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嶽璋 濟南報道

道路整潔平曠瀰漫着滿滿的艾草芳香,一棟棟小洋房大氣美觀,三三兩兩的村民在大門前閒話家常,不時傳來陣陣笑聲……10月22日,在槐蔭區新龐莊,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見到了這幅如詩如畫的田園風貌。很難想象,曾經的新龐莊卻因道路阻塞、勞動力匱乏和產業缺失,成爲了一個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貧困村。

近年來,新龐莊先後通過整修道路、進行土地流轉、發展艾草種植產業等舉措,成爲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村民收入普遍提高,人均年收入達4萬元。伴隨着美麗鄉村的建設,一步一景和“出門即公園”風貌的實現,新龐莊也成爲了當之無愧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

道路整修+開發特色產業 盤活村內經濟

“以前出門走的都是沙土路,一到下雨天積水能到40釐米深。”新龐莊村委會書記耿廣波告訴記者,曾經新龐莊的道路晴天時塵土飛揚,雨天積水最深能達到40釐米。同時,因村民大多采用“靠天喫飯”的傳統耕作方式,使得生活條件也十分艱苦。

14年前,年僅29歲的耿廣波擔任了村委會書記。上任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村裏的路修好。

“要想富,先修路。”耿廣波對記者說,道路交通的不暢通不僅阻礙新龐莊村經濟的發展,在他的努力下,通過多方籌資,爲村中鋪上了第一條平整的水泥路。

道路通了,村民的致富路也就開始通了。

起初,因村中勞動力的缺乏致使村中農用地荒廢或產量低下。鑑於此,耿廣波選擇了以土地流轉的方式盤活村中經濟。土地流轉後,村民的收入由以前的平均每人每年不足1000元,倍增至2000多元,使其真正得到了實惠。

然而,僅2000元的人均年收入還是不足以讓村民真正脫貧致富。於是耿廣波又想出了新的方法——艾草產業開發。

他率隊親赴南陽考察,將種植艾草的經驗技術帶回了新龐莊,動員村中居民共同種植,並開發了以艾草爲基礎的特色產業,包括艾灸養生館、半成品製作體驗館、開發旅遊資源等。目前,該村已與多家企業簽訂艾草深加工合作協議,並通過電商平臺對艾制產品銷售。

村居美化+垃圾分類 繪製如畫村景

新龐莊中,從主幹道到小巷,道路乾淨整齊,見不到一片垃圾。道路兩旁整齊地種着一棵棵柿子樹,深秋時節,樹上結滿了橙紅可人的柿子。樹下,三三兩兩的村民扎堆閒話家常。這幅美景很難讓人想到,多年之前,曾經的新龐莊遍地垃圾、污水橫流。

“以前村子裏髒亂差,別說在路邊聊家常,沒什麼事都不願意出門。”66歲的村民侯廣蘭對記者說,現在大家生活都富裕了,村子也變得又幹淨又整潔,像生活在畫裏。

近年來,新龐莊突出“齊、淨、綠、美、亮”五項重點,村中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村莊內路面硬化率100%,天然氣入戶率達到100%,網絡覆蓋率達100%,弱電入地工作正在加緊實施。同時,村中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運行深入實施且運行良好,第三方服務隊伍進行保潔、垃圾清運,保證一日一清,目前,村莊污水管網覆蓋率達100%,雨污分流和污水集中收集和處理已經實現。

通過美麗鄉村新環線建設,該村新增綠化面積6300平方米,栽種了石榴、百日紅、雪松等植被景觀,並與沿街戶家達成管理養護協議,按照“誰管理、誰收益”原則,提高村民養綠護綠的積極性。

此外,該村對沿街牆體進行整體效果提升,通過牆體彩繪658平方米,牆體粉刷16113平方米,使村內整體環境得到美化。

“大波熱線”隨叫隨到 構建幸福村居生活

“有需要幫忙的事,就給‘大波’打電話,不過多晚他都隨叫隨到。”55歲村民張彬告訴記者,耿廣波是個熱心腸,不管誰家有事給他打電話,他都隨叫隨到,也因此,大家親切地稱呼這位村委會書記爲“大波”,他24小時開機的電話也被大家稱爲“大波熱線”。

據介紹,在落實“書記直通車”工作機制過程中,新龐莊不斷探索“問題不出村居”的一線工作法,開設“大波熱線”,以黨支部書記耿廣波個人的電話爲熱線載體,搭建了爲民服務解憂的線上平臺。

同時,爲幫助外出務工人員解決“後顧之憂”,村中還專門設立了“幸福院”食堂,向村中65歲以上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免費提供午餐。

耿廣波告訴記者,爲了豐富居民的日常生活,該村還從豐富文化生活入手,充分發揮黨建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大院、農家書屋、舞蹈活動室等作用,爲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資源載體和活動平臺,助推文明鄉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