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書君說

《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也是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爲愛情的千古絕唱。

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所感染。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千古愛情絕唱《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曾經,俄羅斯一交響樂團來華演出,曲目是《梁祝》,到尾聲“化蝶”部分的時候,原本淒涼的旋律被改編成了歡快的節奏。

這時,臺下的聽衆善意地鼓起了掌,這是一種提示,因爲一般演出過程是不鼓掌的。

於是,指揮知道自己的改編不合適。

下臺後,他問中方人員:“中國到底有多少人懂《梁祝》?”

答:《梁祝》在中國人的骨髓裏。

從愛情到生死,從喜悅到悲傷,《梁祝》有這樣的魔力,讓人不知不覺熱淚盈眶。

一記回眸,一世傾心

月遇從雲,花遇和風,她遇見他,從那一刻開始,所有的晦暗都留給過往,從此凜冬散盡,星河長明。

她小名九妹,大名英臺,是祝家的掌上明珠,天生麗質,聰敏好學。

年輕的她心中有着炙熱的抱負,總是嚮往着外面的世界。

奈何環境所限,女子不可拋頭露面,更不可進學堂深造。

這可愁壞了她,一個人的時候,她常常倚坐在窗前,看着背書箱的讀書人來來往往。

腦子裏反覆迴盪着一個聲響:“女子爲什麼不能上學?我爲什麼不能去上學?”

突然想到了什麼,她眼睛一亮,隨即一溜小跑跑到父母跟前,堅定地對父母說:“我想到杭州去上學。”

父母聽罷,無可奈何道:“可你是個女孩啊!”

看父母有所鬆動,她興高采烈地說:“我可以穿男人衣服,扮成男人樣子,不讓別人認出來。”

雖然很冒險,但是架不住英臺的幾番哀求,老兩口答應了寶貝女兒的請求。

於是這一天,天剛矇矇亮,祝家女兒扮上男裝,帶着書箱,辭別父母,奔向遠方。

一段時間的舟車勞頓,她選擇一處小亭稍作休整。

忽然聽到有人進入,她轉頭看過去,一個翩翩少年映入眼簾。

這一眼滿載星海,就此淪陷。

少年見她望過來,彬彬有禮道:“在下樑山伯,會稽山陰人士,去往萬松書院,拜師求學。”

少年笑得靦腆,如太陽碎碎的光芒,灑落在她心上。

萬松書院,這也是她的目的地。

好像就爲這遇見,命運才賦予了她前半生的時間。

你一言,我一語,兩個人就像早就熟識一般,一見如故,很是投緣。

一時興起,兩人竟撮土爲香,拜爲異姓兄弟,結伴同行,也爲曠世的愛戀埋下伏筆。

這世間一定有另外一個人,在與你相同的時間裏,忍受着同樣的孤寂。

那個人也一定懷着滿心期待,擁着一腔孤勇,穿過茫茫人海,來與你相見。

從此我不敢看觀音

三年同窗,在那段同行的時光裏,他們出雙入對,形影不離。

他們一起挑燈夜讀,一起論詩說文,一起玩鬧嬉笑,一起互相激勵。

不知何時起,梁山伯的世界裏,無一不是祝英臺,只是他還尚未察覺而已。

同喫同住,雖然她隱藏得足夠好,他卻仍發現了一絲端倪:“英臺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裏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做文章要專心,你不想前程想釵裙。”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這句話梁山伯脫口而出,連他自己都覺得狐疑。

其實,不過是因爲他的祝賢弟說,她年年廟會扮觀音。

而他早已對她動了凡塵之心,可自己卻不明所以,看見觀音自然而然地會想起祝英臺,看一次心動一次,用愛慕的眼光看佛神,如何敢看?

此時的梁山伯,竟一直不曾察覺,自己早已情根深種。

正是兩情相悅時,除了梁山伯的反射弧有點漫長,一切似乎都向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誰知,命運開始露出了它猙獰、殘忍的一面。

有一天,英臺接到家書,母親生病,需要她馬上回家照顧。

臨行前的夜裏,祝英臺輾轉反側,其實她早就明白自己心意,可女兒家的矜持讓她一直無法開口。

天已矇矇亮,英臺終於下定決心要和自己的愛人表明心意,她將白玉扇墜交給師母,請她轉交梁山伯,作爲兩個人的愛情信物。

分別的時候,梁山伯爲她送行,難捨難分,送了一程又一程。

此時的梁山伯雖有離別的愁緒,卻體味不到祝英臺的痛苦,她每向前走一步,就多了許多心酸,多了許多難過。

途中,她無數次向梁山伯暗示,一會將梁山伯與她比作雄鵝與雌鵝,一會又將兩個人比作岸和船,意味着相依相伴。

可是木訥的梁山伯卻絲毫沒有聽出來祝英臺的“弦外之音”,還傻傻地以爲他的祝賢弟只是因爲離別而多了幾分難捨。

不知不覺之間,兩人已走了十八里路,這十八里路纏繞的是祝英臺的綿綿情思。

可梁山伯卻如此不開竅,英臺無奈之下,只得謊稱家裏有個小九妹,願爲梁山伯做媒,望他早來祝家提親。

梁山伯高興地答應了,隨即返程,可他卻不知自己這一轉身,再回來竟是物是人非。

回到書院,他從師母那裏得知真相:和他朝夕相處的兄弟,竟是位紅粉佳人!

想起祝英臺那一顰一笑裏透出的嬌羞,想起兩個人每天耳鬢廝磨地傾訴,此時他才驚覺,那些相伴的時光裏,藏着多少兒女情長。

梁山伯馬上動身啓程,直奔祝家莊,這一次,他帶着自己所有的勇氣,爲的不是兄弟,而是自己的愛人。

如若碰到了那個對的人,那麼無需你用盡力氣,無需任何言語,他和天地萬物便會通通奔向你。

化身爲蝶,醉入花蔭

有多少繁花滿枝,就會有多少秋葉零落。

祝英臺於梁山伯,就像屋檐下滴落的雨,和凌晨轉瞬即逝的日出,那樣決絕的錯過。

任誰也沒想到,剛剛開始的美好,就這樣戛然而止。

待梁山伯趕到祝家莊,叩開房門,等待的他的卻是英臺的淚眼婆娑:“太遲了,父母已將我許配給了馬家公子”

這消息像一張沉重的彎弓,將梁山伯一顆心猛烈地震顫着。

自得知她的女兒身,他日日相思,日日想象着她粉黛紅妝的模樣,如今她馬上要穿上鳳冠裙襬,身邊站的人卻不是他。

梁山伯不是沒想過以命相爭,可馬家是什麼人物?

馬文才志在必得,馬太守有錢有勢,在馬家面前,梁山伯就像一隻螞蟻一樣不起眼,即便拼了命,也無法有任何改變。

祝英臺不是沒有過抗爭,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選擇權?

早就知道情況的祝員外把她關在家裏,讓人日夜看守,不許出門。

兩個人一個在閣樓上,一個在牆根下,近在咫尺的距離,卻永遠都不能觸及,只能對望着流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以前覺得所愛隔山海,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但後來才明白,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回去後的梁山伯悲從中來,他的心,碎了,一病不起。

沒多久,梁山伯就帶着他唯一的掛念,離開了這個世界。

臨終前,他央求父母把自己葬在祝家前往馬家的路邊。

生不能相守,那就死後護你安穩。

而祝英臺不知,上一次的送別,是真的告別。

原來哪次不經意的和一個人說了再見以後,就真的不會再見了。

得知梁山伯去世,祝英臺悲痛萬分,飲食不進,晝夜不眠。

紅塵世間,情恨綿綿。

出嫁的那天,她一身紅衣紅裙,身邊的人以爲她已放下樑山伯,卻不知她心意已決。

路過樑山伯的墳前,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花轎不得不停了下來。

這時,她走出轎來,脫去紅裝,露出了早已準備好的一身素服。

只見她緩緩地走到梁山伯墳前,跪下,連叩三個頭,放聲大哭。

霎時間,風雨飄搖,雷聲大作。

“轟”的一聲,梁山伯的墳竟然裂開了一條縫。

祝英臺見狀,像是早就準備好了一樣,沒有任何思量,翩然躍入。

隨後,棺槨合攏,雨過天晴。

花兒在風中輕柔地搖曳,人們分明看見一對情侶,正出落成雙飛的蝶,從墳頭飛出來。

它們一會兒飛到花間,一會兒飛到湖上,無論飛到哪裏,總是形影不離。

《梁祝》已響,譜的是愛情絕唱。

很多人覺得梁祝的故事只是民間傳說,但據《寧波府志》記載,確實有梁山伯這個人,並且,在浙江寧波的高橋鎮,人們還發現了梁山伯的墓。

而梁祝的故事流傳至今也有許多版本,不管內容如何變化,不變的卻是那漫過歲月,穿越時空帶來的感動。

在這個講究效率的今天,速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對情感的期待,梁祝的等待和癡正是淨化我們情感世界的深刻體驗。

也正因如此,當這看似遙遠的愛情姍姍而來,與我們每個人重逢時,纔會如此充滿生命力,如此撼人心魄。

真正的愛,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諾,不需要轟轟烈烈的見證,它在每個平凡日子相處的點滴中,在倉惶歲月的溫柔相守裏。

願你我所有的結局都對得起最初的相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