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中中

背上自己改造的名牌包,一點不丟人

中國人究竟有多愛奢侈品,還有人不知道嗎?

2018年,中國消費者花了7700億元人民幣,買下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

這份麥肯錫中國發布的《201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報告》中還顯示,這一數字在2025年有望增至1.2萬億元,佔全球奢侈品消費增幅的65%。

最近來勢洶洶的雙十一,也讓全世界再次見證了國人可怕的購買力。

有人在瘋狂買買買,也有人愛上改改改。

LV有一款小几千的洗漱包,因爲容量大外觀時尚,有很多時尚博主教大家各種DIY方法可以把這款洗漱包改造成手拎包。

剛過去不久的國慶假期,易桐閒着無事按照網上教程改造了這個洗漱包,打算元氣滿滿用這個滿布自己心思的新包包去迎接長假後的工作日。

結果上班第一天就鬧出了“不愉快”。易桐去洗手間時無意聽到一個同事正在說她閒話——“背不起正品包包還硬要背個洗漱包出門,好貪慕虛榮哦真丟LV臉。”

易桐在網上參考的LV包改裝教程。/ 小紅書

先不說背什麼樣的包出門是每個人的自由,與他人無關。這位爲LV感到丟臉的“LV精神股東”同事大概可能沒意識到,究竟誰纔是那個貪慕虛榮的人?

被稱爲中國時尚教母的洪晃曾在採訪中說過,中國人買奢侈品,說明了對文化的飢渴。

對於現今新一代年輕人來說,奢侈品背後的階級分層意味對他們來說不再重要,這些logo變成了一張讓他們迅速找到氣味相投的同道中人的名片。

擁有一件奢侈品,對他們來說從中獲取自我認同纔是更重要的事。

個性十足的年輕人們受夠了被logo綁架,他們需要更加獨一無二的代表物。而時尚潮流更迭的速度過快導致每年造成大量浪費,可持續時尚成了近幾年的大熱議題。種種因素下,Remade、Bootleg風潮成了新潮流。

只要手夠巧,萬物皆可Bootleg。 / Etai Drori Instagram

Remade指重新定製,將時尚單品拆解、重組成新的、獨一無二的產品;Bootleg其實屬於 Remade範疇,但此行爲未經品牌授權,任意改制其單品、或印製其品牌印花的行爲。

如今越來越多奢侈品牌“走下神壇”,想打入年輕市場,Remade的走紅或許是奢侈品們接近年輕人的出路。

史上最酷00後之一的歌手碧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常用造型師之一Etai Drori 是將Remade潮重新發揚光大的人。

像這種“logo大大大”的甲方審美作品,就是Etai Drori的常用風格和個人特色。

Etai Drori以拆解、重裝奢侈品並分享這些作品在Instagram走紅,但他的成功並非偶然。只要當他開始研究新作品,他一定會買大量的原型回家拆解,從結構開始去摸索,學習如何怎麼去做一雙鞋、一個包、甚至一張椅子。

“事實上,我能夠讓世界上任何名人穿上我的作品爲我宣傳,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我希望跟我合作的人也參與在設計過程當中,且必須和我一樣欣賞我的作品,否則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Etai Drori的傲氣在某個層面也表明了年輕人們在改造奢侈品時的態度: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比起盲目追求大衆認同,我只需要你和我一起“孤芳自賞”。

英國攝影師託比·利一直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購買奢侈品的人們是出於愛上產品本身還是因爲商標品牌?

只要有一雙發現BURBERRY的眼睛,隨時隨地都可以把自己活成奢侈的“人上人”。/ BERBERRY

爲了解決自己的疑惑,他花了十年時間環遊世界,並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些奢侈品在生活裏留下的痕跡。

作爲一個“愛國”的英國人,託比·利將拍攝的主要對象鎖定爲了自家國牌BURBERRY(博柏利)。十年間,他拍攝了上千張在世界各地看到的BURBERRY產品。而令他喫驚的是,其中大部分都爲山寨貨,更多的是心靈手巧的人們自己改造的“周邊”。

最後他乾脆以這些充滿無窮創意的改造物作爲主題,將拍下的照片整理出書,起名爲《BERBERRY》。

託比·利的疑惑也找到了答案,比起產品本身,人們更熱衷於品牌代表的含義。在大衆心中奢侈品早已從單純的商標演進成了一種文化象徵。

這些改造品與其說是惡劣粗糙的山寨貨,更像是一場大型行爲藝術。/ 《BERBERRY》

在奢侈品的世界中有一個概念叫“It Bag”,它的初始含義是“那個讓你一見鍾情非它不可的包包”。實際上,每一款“It Bag”都變成了能夠代表一個品牌的銷售量最高的包包。簡單粗暴用最接地氣的話來說,它就是那個滿大街的爆款包包。

幸好年輕人們還能在再次找到自己的專屬“It Bag”,在改造的過程當中。每一個愛上改造的年輕人,或許亦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回獨一無二的自己。

你越缺少什麼,

越覺得別人在炫耀什麼

有一句大家都沒少聽的俗話叫“先敬羅衣後敬人”。在社會交際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裏,拿什麼包包當武器、穿什麼衣服作盔甲,決定了你能否在比武大賽中活到最後。

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裏的主角顧佳爲了保留自己在“上等社會”中的一席之地就花費了不少力氣。

爲了融入“名流太太圈”幫老公解決公司危機,顧佳周旋其中,察言觀色。但她沒想到的是,在一次聚會中她的包包過於“寒酸”,太太們在發朋友圈合影時,直接把她裁掉了。

在這張合照中,除了顧佳,其餘太太的包從幾十萬元到百萬元不等,C位提着的Himalaya更是愛馬仕柏金包裏最貴的一款,市價約260萬元。/ 《三十而已》

LVMH集團的董事長貝爾納·阿爾諾曾經說過一句話:“奢侈品品牌的樹立要比其他生意困難得多,它需要創造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消費需求。”

對他來說,這些奢侈品品牌不過是資本獵物,只需“三板斧”就能把這種消費需求變成像顧佳這類人的“生存要求”。

著名的“三板斧”是這樣的:強調品牌的永恆性,樹立格調;讓設計活潑起來,更具有現代感;瘋狂地做廣告。

其背後的本質就是通過降低品質和流水線生產的方式來控制成本,從而提高產量降低售價。如此這般,產品才能賣給數量龐大的中產階級客戶,進而獲取更高的利潤。

據說只“穿”Chanel N°5香水睡覺的瑪麗蓮·夢露並不是噴上同款香水就能同步變身。

換句話說,中產階級們被迫捲進了上等人的遊戲,在莫名的虛榮綁架下淪爲奢侈品們的萬年韭菜。

沃爾岡·拉茨勒的《奢侈帶來富足》中提到,“從歷史上看,絕大多數人對奢侈品的心態通常有矛盾,一方面,從道德上必須鄙夷,因爲它是多餘的,並且使用者是搜刮社會財富的人;另一方面,內心並不排斥對奢侈品的享受。”

然而同時拉茨勒卻尖銳地指出,世界上少數富裕社會放棄奢侈並不能消除其他地方的貧困。事實上,只有肯定富裕纔會帶來更多的財富。

在全球化經濟中,產品越來越多地成爲一種象徵。讓今天的奢侈品變成明天的普通商品,纔是我們需要做的事。

知乎上有個精選問題是“收入達到多高時可以購買奢侈品?”,其中最高讚的答案是——當你自拍時不會故意把它收在取景器裏。

“我知道我要什麼,我亦會得到我的所求。”/ 《緋聞女孩》

真正對待奢侈品的態度應該是直面它所代表的含義,爲自己的喜歡買單。不爲讓別人高看一眼而買,也不因此嘲諷追求奢侈品的人低人一等。

畢竟就算要當一個真正“貪慕虛榮”的人,大可不必從奢侈品上尋求這種不存在的“光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