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你们的节气美食播报专员阿菜上线了!

温馨提示,明日霜降。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从秋天到冬天的过渡。

按民间养生方来讲,这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开始潜藏能量。

所以老话常说,冬补不如补霜降。(论秋膘是怎样养成的)

不过这会儿天还没大寒,吃羊还稍显隆重,囤积了一身肥美的鸭子,又被我惦记上了。

紫苏焖鸭

广东人对吃鸡的执念可谓全国知晓,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吃鸭也有一套。

特别是粤西的罗定人,一年吃掉的鸭鸭,是鸡数量的3.5倍!

今天这道紫苏焖鸭,就是罗定人的拿手好菜,当地不少农庄都会拿它当招牌。

农庄做法豪横,要将整鸭在大锅灶里逼出鸭油,碌到鸭皮金黄。

再把鸭子架在锅上,一边淋酱汁一边窝上色,吃起来干香有味,是道讲究且费工夫的菜。

但我今天分享的,是向罗定朋友的妈妈请教来的改良做法。

家庭小锅就能搞定,做法偏焖煮,汁水浓郁,鸭肉湿润味美。

最特别的是,吃完肉还可以加汤涮菜烫粉,一道菜吃出满桌盛宴的感觉。

特别适合小家庭三两人一起吃,倚着秋风打煲,度过一个胃暖人舒爽的夜晚。

调味上也不复杂,依循阿姨教的做法,一瓶柱侯酱定乾坤。

作为一款复合的酱料,它既有黄豆的酱香,咸香中又带着微甜,是典型的粤式口味。

酱率百味而先行,一增香、二增色、三使酱汁浓稠,再一焖,鸭肉底子里的味道就足够了。

这时候整体的风味还是偏酱咸的,我喜欢再加点冰糖,来吊出鸭肉的鲜。

除了焖鸭,你也可以给柱侯酱和鸡肉、牛肉拉红线,同样的调味可以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像之前分享的牛杂煲,就加了它奠定基调。

点睛之笔,还数末尾撒的一把紫苏碎,既能去鸭腥,又有御寒的功效。

热力烘出紫苏清新馥郁的香气,温柔地浸润了鸭肉,又钻进你的鼻腔,还没出锅呢,就撩得你嘴痒痒~

- 紫苏焖鸭 -

[ 食材 ]

番鸭1只 紫苏50g 老姜2小块 红葱头2个

大蒜3瓣 柱侯酱3大勺 冰糖5粒 生抽1大勺

九江双蒸1大勺 啤酒1罐

此方子可供4人食用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谱 ]

1.番鸭洗净后砍成小块,紫苏切丝、老姜、大蒜用刀拍扁,红葱头对半切开

建议小伙伴挑选偏老一点的番鸭,仔鸭制作焖鸭的香味逊色于老一点的鸭子,肉质焖煮后也会比较散。

新鲜鸭子可以不需要焯水,但是只能买到冰鲜鸭的小伙伴,就需要把鸭肉焯水去骚味再制作

2.锅烧热加入1大勺食用油,放入姜、大蒜、红葱头炒香,再放入番鸭,开中火煸炒

这里的食用油不需要太多,因为鸭子的肥油会在煸炒后流出,煸炒一定要到位,不然焖煮之后鸭肉会肥腻

3.番鸭炒至焦黄,再沿锅边淋入1大勺九江双蒸米酒,接着快速翻炒,再加入3大勺柱侯酱、1大勺生抽、5颗冰糖翻炒均匀

4.加入啤酒没过鸭肉,煮沸后转中小火焖煮25分钟

5.最后大火收汁,撒入紫苏翻炒数下,再将鸭肉转移到热砂锅中即可

吃完鸭肉可以加高汤/清水,加入自己喜欢的材料打煲

紫苏的芬芳物质受热易挥发,所以要最后放,而且不宜一直加热

扬起锅铲滋啦翻炒吧!让鸭肉在锅内尽情荡漾,吹起美拉德反应的号角。

在大火猛攻下,鸭肉早已服软,吃起来软烂入味,但嚼起来仍是满嘴肉香。

用门牙和舌头的巧劲剔光缝隙里的每一丝肉,最后连鸭骨头都要咂摸一遍,将鲜香的汁水嗦得一干二净,才肯罢休!

大家吃完肉,仍然意犹未尽,都嚷着加汤打煲。

这就安排上!

将爱吃的都汇煮在一锅鲜鸭汤里,吸饱汁水的粉丝爽滑弹牙,腐竹豆泡更是暗藏澎湃汁水,一嚼满嘴香。

而胡萝卜就得耐着点性子,让它煮得透透的才好吃,清甜绵软,舌头一压就散在口中。

慢慢煮,慢慢吃,腾腾热气扑面而来,外头的秋风是冷的,身体却是暖呼呼的。

吃得肚浑圆,最后舀小半碗鲜汤喝下收个尾,暖意顺着全身血管通向指尖,快活舒畅!

前天收到这么一条可爱留言,想和你们分享一下:

说来有意思,我们老祖宗总结出了廿四节气,本来是用于指导农耕的。

但对吃货而言,倒是多了二十四个吃吃喝喝的理由。

春分饼、清明团,冬至饺子、夏至面,用美食丈量节气,日子就在舌尖发出声响,留下回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