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吉網

基層治,則天下安。抓基層社會多元治理的過程中,既要講法治,也要講德治。

如何圍繞並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長春市寬城區給出了“樣板”。

“志願服務”激活居民自治“細胞”

長春市寬城區宣傳部副部長商西雨表示,寬城區一直在接力抓好教育、示範、引領工作,堅持以德化人,同時以行爲引領涵養社會德治。

“‘紅馬甲’志願服務是寬城區的一張文化品牌。目前已有306支志願服務團隊、37000名註冊志願者,他們分佈在寬城區的各個街道,關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文明交通、美好家園、 文明養成、百姓民生等方面,助力基層治理。”商西雨說。

在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商西雨副部長的話得到了印證。

長山花園社區轄區面積0.73平方公里,現有居民近7000人,其中黨員168名。多年來,社區黨委通過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創新基層治理形式,將曾經的老舊小區,改變爲環境優美、服務完善、管理有序、和諧幸福的“花園式”社區。

在長山花園社區記者看到,剛剛上班,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辦公,一旁來自社區的居民也在這裏開始練起了舞蹈,社區內一派和諧溫馨的景象。

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吳亞琴在接受中國吉林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做社區服務工作,首先要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社區治理過程中,體現尤爲突出的是志願服務。

“我們寬城區一直以來以‘紅馬甲’志願服務爲龍頭,帶領我們的黨員、居民、羣衆以及機關幹部,積極地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來,讓更多的人爲社區的居民提供精細化的服務,讓居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黨委領導、居民自治的溫度,以及來自方方面面的關懷。”她說。

長山花園社區居民李井學今年73歲,他是“紅馬甲”志願服務中的一員,他與老伴幫扶的對象是同住一棟樓5樓的居民王仁華。李井學老人介紹,幫扶對象比自己小5歲,但是由於她早年喪偶,中年喪子,晚年又患上了腦血栓,留下了後遺症,一個人獨居無人照顧。

“我和老伴每天都會早晚到她們家去看一看她的情況,有時候家裏的物件壞了,我也幫着維修,有時候我和老伴還給她做點她想喫的飯菜。”李井學說,看到很多黨員和羣衆都積極衝鋒在前,作爲老黨員也義不容辭。

“一條路、兩雙鞋、三方滿意”的故事傳遍街頭巷尾

欣園街道地處城鄉接合部,基礎保障設施薄弱,徵拆棚戶區多,人口流動性大,城市管理面臨諸多難題。

近年來,欣園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有序引導各方參與,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構建起“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使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在欣園街道的黨羣服務中心內,居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這裏引進了吉林省第一書記駐村協會、阿里雲、桔子姐姐工作室等社會資源近30餘家,還開展網紅培訓、心理減壓、茶道、烘焙等各類培訓課程及親子活動,據瞭解,到目前已經累計吸引轄區居民3000餘人次。

如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欣園街道用實際行動,在黨建引領下,實踐探索走出了獨特的“三+”模式。

欣園街道黨委書記趙耕介紹,“三+”模式主要是指“常態+羣衆”“精準+細緻”“整治+服務”,目前,該模式已經在精細化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印證。

趙書記還列舉了發生在前階段的實踐例子。他說:“我們轄區唯一一所學校星恆實驗校,原來校門前的道路全是土路,真的‘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全校師生都要準備兩雙鞋,教師隊伍也不穩定,教師、學生、家長三方不滿意,反映十分強烈。”

最後,街道和五星村實地踏查後,籌措資金,修建了一條750米的水泥臨時路,得到了三方稱讚,也爲學校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

這件事解決後,“一條路、兩雙鞋、三方滿意”的佳話便在欣園街道口口相傳,也獲得了居民的信服和點贊。

“國旗奶奶”的旗幟引領小區居民前行

居民小區,是城市的基本細胞。

小區治理關乎百姓生活質量,關乎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柳影街道富豐家園小區黨支部堅持以黨建爲引領,逐步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居民共建,五位一體”的小區治理新模式。

富豐家園小區屬於棚戶區改造項目,2010年6月回遷入住,從入住時面對的諸多問題和矛盾重重的狀態到現在的居民樓道乾淨整潔,人行步道綠樹成蔭,車輛出入規範有序,健身廣場人頭攢動……

這一切的轉變,要從小區中央的五星紅旗和一位有組織情懷的老黨員說起。

老黨員名叫張秀英,是該小區裏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她堅信,只有黨組織的力量才能凝聚起渙散的人心,只有黨組織的號召才能團結人們建好家園。

“我和老伴在富豐小區的廣場上立起來了一個自制的木製旗杆,從2012年1月的一個週一的早晨,舉行了第一次的升國旗儀式,從此每週一早晨,小區的廣場上都會舉行升旗儀式。”張秀英說。

這樣的升旗儀式8年時間從未間斷。

張秀英也講述了三代旗杆的變化和由來,她說,從2015年8月,老兩口聯合其他幾位老黨員自掏腰包出資建立起第二代8米高的鐵製旗杆,升旗隊伍也擴大到5人。2018年10月,富豐家園小區廣場上舉行了第288次升旗儀式,在柳影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和駐街企業的幫助下立起了第三代不鏽鋼自動升降旗杆。

“退休不退黨,每一次升旗儀式都是一次黨性國情的教育,都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正是因爲這樣的日積月累,才讓羣衆被這濃厚的信仰力量所感染。”她說。

在張秀英的帶動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黨員和普通羣衆開始關注小區面貌,自覺加入到小區建設管理中來。

“紅帆領航”點燃多元共治“火焰”

基層社會治理不是孤島,也需要衆人划槳、合力推進。

近年來,寬城區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通過黨建引領凝聚多方資源,合力化解民生“急、難、愁、盼”,點燃了社區多元共治的星星之火。

凱旋街道一心街社區友誼花園小區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小區成立了由居民黨員和物業黨員組成的黨支部,形成物業、業主、律師、民警等多方參與的協調聯動機制,較好地解決了小區內發生的各類問題。

走進小區,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在小區中心處的“紅色議事亭”,記者看到居民們正在這裏商議着昨天發生的事情。

議事亭既是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居民們也可以在綠草如茵下,論時政、話家常、議小事,減少居民間的矛盾糾紛,增強社區和諧氛圍。

據瞭解,該小區是長期棄管小區,在“紅色業委會”的組織下,目前已經實施“自助物業”,以小區黨支部爲核心,以“三長”爲骨幹力量,帶動小區業主實施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的“一心三長四治”新模式。

友誼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胡殿才介紹,小區在這次疫情期間的凝聚力全面展現了出來,在年初,“紅色業委會”成員堅持奮戰在一線,防控政策宣傳、人口信息摸排、門禁卡位值守、隔離管控巡邏,每一項工作中都有着他們忙碌的身影。

“我們小區成立自治委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成員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我作爲支部書記,又是樓棟長,肯定要以身作則衝鋒在前,年初時女兒看到我和老伴每天都在小區裏戰嚴寒、鬥疫情,非常心疼,但是我是黨員我不上誰上啊。”胡殿才鏗鏘有力地說。

不僅胡殿才如此,團隊中甚至有的人掛着“導尿管”還依然堅守在一線,從未退縮,小區居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紅色業委會”被居民接受了。

目前,友誼花園小區內已經形成了“廣泛提議、人人蔘與”的共治氛圍,以鄰爲伴、與鄰爲善、守望相助的鄰里情每天都在這裏上演。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文字 張秋磊/攝影 趙葉洋/攝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