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娘、繳大娘、於大娘……採訪中,我們聽到了很多這樣的稱呼。當時的志願軍戰士甚至不知道她們的真實姓名,卻親切地叫她們“媽媽”。作爲抗美援朝戰爭的總後方基地,遼寧的廣大婦女在支前工作中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勇氣和奉獻精神,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採訪中,河口村村民王振甫說:“當時的河口村幾乎每一個家庭婦女都承擔了戰勤支前任務,河口村的家家戶戶都把房子騰出來給志願軍住,給志願軍做飯、洗衣服。” (圖爲記者採訪王振甫)

擁軍優屬

代表羣體

安東婦女擁軍隊

統計數據

做鞋

388924雙

做被

31465牀

提示

在戰爭的大後方,有這麼一羣人,她們揮淚送別丈夫、兒子參軍,她們積極參加愛國增產競賽運動,她們捐款捐物爲前線購買武器,她們主動當自衛隊員,她們攬下了趕製軍服、軍鞋的任務,她們認真護理每一位志願軍傷病員……她們,就是遼寧地區的英雄婦女們,默默付出卻有力地支援了前線,勝利的軍功章上寫下了她們的榮光。

徐大娘爲志願軍設開水站

9月2日,記者一行在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河口村採訪,68歲的村民王振甫談到老鄰居徐大娘,滿口讚譽,他非常自豪地說:“被志願軍傷員稱爲‘傷員慈母’的徐大娘就是我們家的鄰居,以前我們住在一個大院裏,她當時是村裏戰勤工作的帶頭人。”

徐大娘叫孫鳳玉,但是在採訪中,很多人不知道她的真實姓名。說到徐大娘,卻無人不知。

徐大娘的孫子徐長有是王振甫的同學,住在河口村,他說:“抗美援朝的時候我才1歲多,奶奶的事蹟都是後來聽別人講的,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帶頭做工作、發揮模範作用。奶奶的事蹟令我自豪。”

據徐長有介紹,徐大娘最有名的事蹟是爲過往的志願軍部隊設立開水站。她用平時積攢的錢買茶葉,又把最好的高粱米、大米炒成煳米,泡成水,裝在碗裏,放在桌上,讓過往的戰士們解渴、充飢。戰士們深受感動,臨時創作了一首快板:“這個大媽真是好,隊伍來了把水燒;抗美援朝到朝鮮,殺敵立功傳捷報。”有一位住在徐大娘家的志願軍戰士患了重感冒,多喫了幾片藥,吐了一地,徐大娘半夜起來給他做了一大瓷缸薑絲紅糖荷包蛋,讓他暖胃。儘管年歲不小了,但是她晚上也不閒着,常常給戰士們縫補衣服,戰士們親切地叫她“志願軍媽媽”。

郎大娘爲戰士做棉服棉被

抗美援朝開始後,許多地區接受了生產軍服、軍鞋的任務。爲了保證按期完成軍服、軍鞋的生產任務,各級婦聯擔負了城鄉婦女的組織動員工作。通過宣傳教育,生活在後方的遼寧婦女以高漲的愛國熱情和艱苦奮鬥、喫苦耐勞的精神投入到支前生產中,成爲一支主要的力量。

旅大市沙河口區中山公園坊的一位74歲老大娘不顧兒媳勸阻,非要參加做軍服工作不可,晚上加班要她走都不肯。很多婦女在納鞋底的時候,手都磨出了水泡,仍然不肯放下手中的活。她們說:“爲了志願軍穿得暖,再苦再累心裏也甜。”爲了解決軍鞋原料不足的問題,很多婦女把家裏的舊布洗乾淨捐獻出來,有的甚至把自家的牀單被單悉數捐出。

“小時候聽我奶奶說,抗美援朝的時候,她們這些婦女就算家裏的活計都不做了,也要完成支前生產任務,有的人在家裏做棉服、棉被、棉鞋,納鞋底,有的人去附近的工廠、醫院做義工,所有的婦女都爲抗美援朝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河口村黨支部副書記郎顯坤告訴記者,當年的郎大娘是村裏的婦女幹部,她主動將房子讓出來給志願軍住,積極組織支前活動,只要志願軍有需要,她肯定衝在最前面。

於大娘把最好的屋子給志願軍住

抗美援朝前後,大量志願軍在鴨綠江畔集結、休整,準備渡江。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張校瑛說:“每天都有許多軍車駛入安東,這麼多人的喫住都是安東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在這關鍵的時刻,安東的婦女們自發行動起來,紛紛把自己的房子騰給志願軍住。”

在抗美援朝紀念館中,一張“鳳城縣居民於大娘給志願軍寫慰問信”的照片十分醒目,在相關的展櫃中,還有於大娘榮獲的擁軍模範獎狀,於大娘使用過的錐子、線板,志願軍戰士寫給於大娘的信。據張校瑛介紹,這位於大娘當年把自己最好的屋子騰給志願軍住。

於大娘生於1906年,家住鳳城六街。1951年2月,從前線回來一批志願軍部隊,由於房屋緊張,有些戰士住在棚子裏,見到這種情景,於大娘把自家最好的屋子讓出來給志願軍戰士們住,她還將家裏的新被子拿出來給戰士們蓋。她說:“這麼冷的天,志願軍戰士在前線奮勇殺敵,咱不能讓他們凍壞了。”

一次,她給戰士洗衣服,在兜裏發現了50萬元錢(舊幣),當即交給部隊。她還組織街道婦女給戰士們做被面、補襪子、漿洗棉衣。在她的帶領下,鳳城六街的婦女們爲志願軍縫製牀單被面30多牀,補襪子120多雙,洗做棉衣、單衣1.34萬件。

有位志願軍戰士在信中寫道:“於大娘,離開您已經3天了,無時不在想念。當我們從朝鮮前線剛剛到鳳城的時候,就像久別的孩子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有了祖國人民的支援,勝利永遠是屬於我們的……”

日夜不息照顧志願軍傷病員

隨着戰爭的深入,每次戰役後,前方都會送下來大批傷病員。照顧這些傷病員的任務非常繁重,都由各地的婦女們承擔。

當時安東市設了多處臨時醫院,條件很差,婦女們喫住在醫院,由護士帶着實行三班倒,有的時候一個人要護理100多名傷病員。給傷病員穿衣、打飯、餵飯、端屎端尿,但沒有一個人嫌棄這些工作。婦女們說:“志願軍在前方不怕流血犧牲,我們有義務照顧好他們。”婦女冷淑梅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她是農業戶,按照當時的規定,農業戶婦女護理傷病員一人給一分地,她不僅不要地,還主動擔負起100多名傷病員的護理任務,忙得走路都要小跑,時常累得上廁所蹲在那兒就睡着了。

安東市擁軍模範繳大娘組織成立了婦女“擁軍護理隊”,到醫院護理傷病員,她們非常認真負責,部隊表彰了她們,將寫有“感謝你們日夜不息的親切關懷”字樣的錦旗授予繳大娘。

來源 遼寧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