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晚期社會動亂、吏治腐敗,導致了社會危機日益嚴重。在這一情況之下,明朝面臨着統治危機。但是這一時候,橫空出世的張居正卻力挽狂瀾於危局。

他重視改革,挽救了危機局面,而在軍事方面,他最爲人稱道的便是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人先後鞏固了中國的南北邊疆。但是作爲其中主角的李成梁,卻是前半生輝煌、後半生淒涼。

在領兵作戰方面,李成梁確實是一個好手。但在社會治理方面,李成梁卻是個活生生的笑話。明代與戚繼光齊名的李成梁鎮遼22年無人能替,爲何終被彈劾下馬?

在明朝重文輕武的歷史傳統之下,居功自傲的李成梁頻頻惹惱皇帝,這就爲他後來的悽慘下場埋下伏筆。在張居正倒臺以後、萬曆皇帝開始清算後賬,而李成梁此時也面臨着內外交織的複雜矛盾局面當中,

1、 成也張居正、敗也張居正,李成梁雖有戰功也榜上有名

(1) 張居正任內閣首輔,重用李成梁取得百年未有之重大戰功

大明王朝在經歷長期的繁榮以後,開始出現了危機。官員的貪腐問題頻頻發生,甚至出現賣官鬻爵的現象。

這就導致當時得以繼續發展的商業經濟遭遇嚴重壓迫;同時,隨着腐敗問題的滋生,明朝統治的局面越來越混亂。爲了解決這一情況,張居正臨危受命、接過內閣首輔的大全權進行大力改革。

爲了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張居正大力推行一條鞭法。而爲了解決當時北部被女真族侵擾邊境問題,張居正啓用了軍事才能出色的李成梁。在李成梁有效的指揮之下,大明軍隊很快就平定了遼東地區的混亂。

而隨後李成梁率兵鎮守遼東、進一步穩固了大明的疆土,被後世稱爲大明王朝建國以來百年未有之邊功。這使得當時的李成梁的兵力進一步擴大化,不斷影響着當時遼東的格局。

可以說,此時的李成梁不僅有着張居正這個那個首輔大臣的關照,同時又以仗着自己立下的汗馬功勞。但對於這一個人來說,他卻沒有想到隨着自己兵權擴大,得了之後一系列的悽慘後果。

由於張居正長期把控內閣大權、威脅皇權,致使在他死後萬曆清算舊賬的時候,將自認爲是張居正的黨羽一網打盡,而曾經選擇站在張居正一邊的李成梁自然難逃厄運。真可謂是成也張居正,敗也張居正。

(2) 萬曆清算後賬,曾今選擇站隊的李成梁也赫然在列

李成梁在鎮守遼東的時候,就曾經因爲兵權勢力過大,經常遭遇官員的彈劾。但這一時候的李成梁,不僅有着張居正這樣內閣首輔的關照,同時還有着其他同爲內閣大臣的申時行等人的支持。明神宗時的整個內閣可以說是李成梁的背後靠山。

對於當時言官彈劾李成梁擁兵自重的問題,張居正就曾明言站在李成梁的那邊,以至於堵住了當時言官彈劾李成梁的路。

可這時候隨着張居正的去世,李成梁背後的靠山也開始逐漸瓦解。而且當初萬曆曾答應張居正部屬、後代子孫,可在張居正死後,他一反常態、羅織罪名將原本張居正派系的官員下獄或砍頭。

而此時失去靠山的李成梁,自然也在名單當中。萬曆爲了不打草驚蛇,同時又繼續穩固自己的遼東邊防。他選擇了將對李成梁的處置進一步押後,同時也因爲李成梁暫時沒有露出馬腳,以至於萬曆皇帝根本無法某些罪名構陷於他。

如果說張居正死後的李成梁依舊能夠穩穩當當的鎮守在遼東,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萬曆暫時沒有動他的打算。最終李成梁依舊會被彈劾,則在於他在社會治理方面完全就是一個等級較低的初學者。

2、 帶兵打仗的好手,李成梁卻給自己埋下了不世大敵

(1) 爲追求邊防戰功,李成梁經常妄起兵戈、誤殺百姓

李成梁在幫助大明王朝收復遼東以後,作爲有功之臣,明朝統治者便將他置於遼東鎮守的位子。但是在鎮守遼東時,李成梁在社會治理方面的欠缺暴露無遺。

他趁火打劫、縱容手底下的士兵搶劫百姓,以致於當時剛剛結束戰亂的遼東百姓再次遭受了厄運。之後爲了自己的軍功。李成梁經常誇大自己的功勞,甚至殺害無辜的百姓來冒認軍功。

這就使得在李成梁鎮守遼東的時候,一大批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而且由於這樣的強高壓政策之下,導致百姓生活民不聊生,對於朝廷的軍隊逐漸心生不滿。

李成梁除了好大喜功以外,爲了進一步鞏固自己在遼東的位置,他聽信投降的女真人,對於當時遼東地區的一些女真族部落妄起兵戈。在李成梁暴力征伐的情況之下,遼東地區的女真族部落可以說是遭遇重創。

但是也由於妄動干戈黨治理成良,在當時的遼東少數部落中立下赫赫威名,可是這一軍事行動與他決策失誤,給予了明朝最大的敵人努爾哈赤發展的空間。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次行動竟然爲明朝樹立了不世大敵,也讓他失去了鎮守遼東的權利。

(2) 給予努爾哈赤發展壯大的空間,李成梁爲明朝樹立大敵

李成梁之所以有機會對於女真族用兵,表示由於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被俘。作爲釋放他們的交換條件便是由這些人爲自己帶路,李成梁才得以順利剿滅女真族的反抗勢力。

但是作爲原本的交換條件,卻因爲信息傳遞不及時導致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被明朝軍隊誤殺。這就使得努爾哈赤對於李成梁有而不共戴天的仇恨,而由於當時張居正剛剛去世、靠山不穩的李成梁因此被棄置。

這就給了努爾哈赤一個崛起的機會;而且爲了堵住悠悠衆口,當時的李成梁還代表大明政府賠償一定數額的駿馬、錢財給努爾哈赤。

有了這些錢財,努爾哈赤才得以起家發展。而李成梁被大明王朝擱置一旁,則給了努爾哈赤征服當時遼東地區女真族勢力的機會。當然,僅僅因爲這一敵人的存在,就將李成梁彈劾下馬是沒有多大的歷史依據的。

讓李成梁初次遭遇朝廷冷落的是隨着權勢的擴大,李成梁沒有認清楚具體形勢、繼續擁兵自重,極盡奢華之能事。最終在言官彈劾他時,皇帝趁機將他的職位、軍權奪了。

3、 縱兵劫掠、貪污腐敗,李成梁終受彈劾、權柄轉手

在獲得了張居正的扶持以後,李成梁便開始轉入官場做事。即便軍事上有着突出才能的他,但卻非常喜貪污腐敗。在遼東時,他便縱兵劫掠百姓,只爲替自己搜刮民脂民膏。除此以外,他還收受當時女真族部落領袖的賄賂。

爲此,李成梁的貪污腐敗在隨着張居正去世以後,朝廷沒有靠山後貪污的行爲越發過分。而這一行爲最終引起了朝廷的不滿,李成梁的軍權也因爲彈劾被皇帝收回。

如果說這一次的打擊便讓他就此頹廢下去,那是不可能的。作爲大明王朝鎮守遼東22年的出色將領,他在遼東邊防行動當中,他有着說一不二的權威。這也就爲他之後再度啓用,卻陷入最終劣勢埋下危機。

4、 明朝中後期,朝政混亂、再次被啓用的李成梁最終日薄西山

在被閒置一段時間以後,由於遼東亂局再次發生,此時的大明王朝又想起了李成梁這個人。有了戴罪立功的機會,李成梁剛開始的表現是非常好的,這也爲他重新拿回自己的權力提供了基礎。同時,明朝中後期由於長時間黨派之爭的發展,導致此時的朝廷內部深陷亂局當中。

尤其是自古以來,文人和武將之間的不對付,導致了武將經常被文官所彈劾。而作爲當時張居正一派的人,李成梁即便是在啓用,也是沒有進入皇帝的眼中。換句話說,在此時萬曆皇帝的眼裏,就已經將李成梁定爲一個罪人。

李成梁對於遼東局勢的穩定確實有說一不二的權威;也儘管他是那樣輝煌而又權傾一時,但作爲張居正派系的官員在皇帝眼中他向來是不受重視。

可以說,鎮守遼東22年的李成梁,最終卻因爲言官的彈劾下馬。一個最本質的原因是他得罪了大明王朝的最大老闆—皇帝。

這也就使得再一次被啓用的李成梁雖然有着恢復的趨勢,但也是日薄西山。此時的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在自己最後的時間裏爲自己贏得一個好名聲。

結語:

李成梁鎮守遼東22年雖然犯下較多過錯,但讓他最終失去了總兵權力的是因爲張居正的改革牽連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這也從側面說明此時的明朝確實已經到了衰落的階段。

皇帝憑藉個人喜好,便能夠左右邊防將領的選擇。而遼東地區崛起的女真族勢力,也讓明朝最終自食其果。不得不說,李成梁被彈劾下馬,恰恰是遼東地區又一次發生形勢前所未有的變化的起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