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木麻黃和金鑾灣海灘,構成一幅絕美的生態旅遊島畫卷(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新華網廈門10月22日電 秋日午後,東山島起了風。這座位於福建省南部的小島,有一片百里木麻黃,它們猶如身姿挺拔的士兵,在金鑾灣沿岸任風搖曳而巋然不動。遊客愜意行走於林中小道,觀賞着遠處海天一色的美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座滿眼見綠的小島,在半個多世紀前,是一片寂靜又荒蕪的土地,目光所及皆漫漫黃沙。

20世紀50年代,彼時的東山,常年颳着6級以上大風,400多座山頭寸草不生,3萬多畝沙灘風沙肆虐。

“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時任東山縣縣委書記的南下幹部谷文昌發誓,一定要治服風沙,還百姓一方安寧。在谷文昌的帶領下,東山人經歷屢次失敗後,終於成功種下木麻黃。從最初的9棵,到20畝綠地,再到400多座山頭、3萬畝沙灘,木麻黃讓這座“風沙之島”盡披綠裝。

幾十年來,東山縣幹部羣衆接過谷文昌的“接力棒”,一任接着一任幹,這座別名“蝶島”的海島終於華麗蛻變,破繭成蝶,其森林覆蓋率達30.39%,綠化程度更是高達98.7%,一躍成爲國家生態縣、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東山島蘇峯山環島路在綠色森林中穿過,海岸、城市盡收眼底,風光如畫(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昔日的“風沙之島”,成長爲今日的“東海綠洲”。走在東山,但見青山環綠水,草木蔥蘢翠欲滴,一派盎然生機。綠色,成爲了這座海島最鮮明的底色。綠色,也讓這座小島開始騰飛。

依靠海島良好的土質、水質及氣候優勢,東山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推廣臺灣青棗、蓮霧、百香果、鳳梨、釋迦等優新水果種植,湧現一批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建成2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擁有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2萬畝。2019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4萬元,居漳州全市第一。

喫過風沙的苦,東山人更重視生態保護。

這是傍晚拍攝到的東山縣前樓鎮下西坑村海域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何偉湃說,近年來,東山堅決守護好海岸、海灣、海島、海灘、海水“五海”資源,下大力氣推進海洋生態綜合整治,率先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並重拳開展鮑魚、蝦池等無序養殖亂象整治。3年來累計清退或遷移無人島周邊漁排超3.5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

爲優化產業佈局和保護海島生態環境,東山在主島東北、西北部佈局建設海洋生物科技園、玻璃及新材料產業園,嚴把工業項目環保關,引導企業“退城入園”,實行集中排放、集約發展,爲海島綠色發展騰出空間。

在好生態的加持下,東山人喫上了旅遊飯。

這是東山縣陳城鎮岐下村的“魚骨沙洲”,遊客在沙洲上游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在陳城鎮岐下村,有一處潮漲時淹沒、潮退時露出的“魚骨沙洲”,這是東山縣最新打造的網紅旅遊“打卡地”。岐下村黨支部書記陳明義說,今年國慶最高峯的時候,這裏一天有近5000名遊客到此觀光。受益於此,岐下村村民開起了民宿、大排檔,賣起了地方特產,2019年全村增收600餘萬元。

無獨有偶,依靠東山灣、南門灣、馬鑾灣、金鑾灣、烏礁灣、詔安灣、西埔灣等七個海灣及周邊大小島嶼,東山縣打造出海島度假旅遊、海港風情旅遊、海上觀賞旅遊、海鮮美食旅遊、海灣擊水旅遊等十大旅遊產品。近年來,東山全縣遊客人數、旅遊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9年東山縣接待遊客72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4.92億元。

久久爲功做好生態文章,東山縣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其海島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不僅被作爲33個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之一向全國推廣,更在近期入選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成爲漳州首個獲此殊榮的縣域。如今的東山縣,正朝着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生態旅遊島·富美新東山”的目標繼續邁進。 (來源:新華網 劉默涵 肖和勇)

這是東山縣南門灣(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近年來,東山縣全域旅遊蓬勃發展。圖爲風動石景區吸引遊客前來遊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這是生態東山島一隅(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這是秋雨中的谷文昌紀念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這是在東山縣拍攝到的城市綠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這是東山縣迎賓大道沿線風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百里木麻黃與生態宜居之城(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來源:新華網 劉默涵 肖和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