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我國到2018年已成爲全球第四大抗病毒藥品進口國,併成爲全球最大的抗生素出口國,產品主要銷往非洲和西亞國家;從出口來看,美國在2000年是排名世界第一的抗病毒藥品出口國,到2018年已降到第六位,比利時成爲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今天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政策論壇上,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院長杜德斌介紹了他關於抗病毒藥品國際貿易的研究結果,建議我國加強對生物製藥尤其是高技術生物藥的投資和自主創新,擺脫進口依賴,不斷提高我國在全球醫藥市場貿易中的地位。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劃分,抗病毒藥品分爲疫苗、抗生素、激素、抗生素類藥品、激素類藥品等5種。杜德斌分析說,從這類藥品的進出口貿易格局來看,出口額排名前20位的國家佔全球出口額的90%以上,集中度很高;進口市場則處於多元化狀態,很多國家對抗病毒藥品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一些國家和地區既是這類藥品的進口大國,又是出口大國,如中國和歐盟。

從抗病毒藥品出口貿易的網絡結構來看,2000年,美國處於貿易網絡的核心位置,處於核心圈的國家包括瑞士、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中國處於貿易網絡的外圍。到了2010年,美國依然處於中心,在它的周圍增加了荷蘭、愛爾蘭等歐洲國家,中國依然處於較外圍。而到了2018年,比利時取代美國成爲貿易網絡的核心,中國則已接近核心圈,在抗生素出口額上排名全球第一。“抗病毒藥品以生物製藥爲主,長期以來以歐美國家爲主導,這個格局近20年沒有很大改變,最大的變化是美國下滑十分明顯。另一方面,中國的出口額排名在穩步提升。”

新冠病毒疫情暴發後,抗病毒藥品的國際貿易受到巨大影響。杜德斌給出的數據是,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制定了近200項有關藥品出口管制的措施。“面對疫情,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之間應該攜手合作,一起戰勝人類共同的敵人。然而疫情暴發以來,一些國家採取的出口管制措施影響了全球抗疫合作,令人遺憾。”

在抗病毒藥品領域,中國與發達國家具有高度依存關係。一些發達國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時期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出口管制,所幸作爲疫情先發國家,中國早在部分國家採取出口管制之前,已經及時、有效控制住疫情。“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中國並非疫情先發國家,而是與一些發達國家同時暴發疫情,那麼中國面臨的挑戰會更爲艱鉅。”

在杜德斌看來,爲避免在未來新的病毒大流行中陷入被動局面,我國應積極主動開拓抗病毒藥品市場,不斷推行市場多元化戰略;保持並加大對生物製藥尤其是高技術藥品領域的投資,加強自主創新,努力擺脫在關鍵醫藥技術上的進口依賴,早日進入抗病毒藥品等高技術抗疫產品的國際貿易網絡核心圈。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俞陶然

來源:作者:俞陶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