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我国到2018年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抗病毒药品进口国,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抗生素出口国,产品主要销往非洲和西亚国家;从出口来看,美国在2000年是排名世界第一的抗病毒药品出口国,到2018年已降到第六位,比利时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今天举行的2020浦江创新论坛·政策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介绍了他关于抗病毒药品国际贸易的研究结果,建议我国加强对生物制药尤其是高技术生物药的投资和自主创新,摆脱进口依赖,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医药市场贸易中的地位。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划分,抗病毒药品分为疫苗、抗生素、激素、抗生素类药品、激素类药品等5种。杜德斌分析说,从这类药品的进出口贸易格局来看,出口额排名前20位的国家占全球出口额的90%以上,集中度很高;进口市场则处于多元化状态,很多国家对抗病毒药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一些国家和地区既是这类药品的进口大国,又是出口大国,如中国和欧盟。

从抗病毒药品出口贸易的网络结构来看,2000年,美国处于贸易网络的核心位置,处于核心圈的国家包括瑞士、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中国处于贸易网络的外围。到了2010年,美国依然处于中心,在它的周围增加了荷兰、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中国依然处于较外围。而到了2018年,比利时取代美国成为贸易网络的核心,中国则已接近核心圈,在抗生素出口额上排名全球第一。“抗病毒药品以生物制药为主,长期以来以欧美国家为主导,这个格局近20年没有很大改变,最大的变化是美国下滑十分明显。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额排名在稳步提升。”

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抗病毒药品的国际贸易受到巨大影响。杜德斌给出的数据是,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近200项有关药品出口管制的措施。“面对疫情,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一起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然而疫情暴发以来,一些国家采取的出口管制措施影响了全球抗疫合作,令人遗憾。”

在抗病毒药品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具有高度依存关系。一些发达国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时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出口管制,所幸作为疫情先发国家,中国早在部分国家采取出口管制之前,已经及时、有效控制住疫情。“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中国并非疫情先发国家,而是与一些发达国家同时暴发疫情,那么中国面临的挑战会更为艰巨。”

在杜德斌看来,为避免在未来新的病毒大流行中陷入被动局面,我国应积极主动开拓抗病毒药品市场,不断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保持并加大对生物制药尤其是高技术药品领域的投资,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摆脱在关键医药技术上的进口依赖,早日进入抗病毒药品等高技术抗疫产品的国际贸易网络核心圈。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俞陶然

来源:作者:俞陶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