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夏日》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口碑大爆,被很多影迷评价为今年在平遥电影展收获的宝藏电影TOP1。

受邀参加现场报道的本号小编,有幸得到了访谈韩帅导演的机会。对《汉南夏日》和它的创作历程感兴趣的小伙伴,本文可能有你想要的答案哦~

《汉南夏日》背后的故事

早在北影创投上,韩帅导演就曾透露过《汉南夏日》的故事是关于她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在生活中,韩帅导演也有一个亲近的表妹。她直言特别庆幸拥有这样一段亲情,虽然人都会成长,拥有各自的家庭后渐渐疏远,但是对于她们彼此而言,姐妹关系从没有走远。

D:为什么选择把这样一个故事拍成自己的处女作。

韩帅:《汉南夏日》最早只是一个上学时候的练习作业。当有机会拍摄电影之后,我发现这个故事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所以对这个故事进行了修改。最开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也不是女孩子,而是一个男孩子。修改后发现其实那不是我想要表达的了,所以我又把这么多年的体会放进了这个故事里。作为一个女性,我也觉得我更能体会一个女孩子的成长故事。最后的出来的故事改动了70%左右。这部电影的核心就是一个女孩子成长的故事,13岁的女孩儿正值自我性别意识觉醒的时期,她们对于性别认知的感知是最敏感的,所以我们会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年龄节点进行创作。

《汉南夏日》其实在“成长片”的外壳下,也包含着一部分的惊悚元素。在拍摄飞机环绕杨果的那场戏时,小演员本人也被吓到了。《汉南夏日》是韩帅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的叙事与镜头语言都极尽成熟,可以说是满分的答卷,然而在拍摄期间,还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不少的难题。

韩帅:这部电影也是我第一次拍摄长片,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让杨果这个角色成立。所以当时怎么选择演员,我们和黄天的沟通,以及拍摄时最大的心思都花在了杨果这个角色的塑造上。拍摄时,黄天的能力和悟性能完成大部分表演,有些戏是有难度的,是完全超出了她这个年纪和经验传达出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场杨果尖叫的戏,印象特别深。这场戏是我们拍摄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场戏,拍到晚上,我发现她那个尖叫不太对,但是又很难表达。最后我就抓着黄天在片场一起叫,跟她说这个尖叫并不仅仅是因为要出卖你的朋友,这个尖叫是你整个夏天压抑过后的第一次释放。当时我叫完后看她的眼神,她是百分之百懂了那个感觉,那一关一下过去了。在后面的几个重场戏里,我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过渡。要引起演员的共情,我们相互看着对方,当我看到她眼神里有那个东西的时候,状态就对了,我觉得这个体验挺奇妙的。

D:当时是出于什么机缘会跟龚蓓苾老师老师合作的?

韩帅:之前看到龚老师的作品,一直觉得她很漂亮、很都市。刚开始想到了妈妈这个角色,但是在合作时也知道龚老师是一个很成熟的演员,当时想让她尝试戏份更重的姨妈这个角色。如果在看电影时大家看不出来两个都是龚老师出演的,那就证明是成功了!龚老师为了姨妈这个角色准备得特别认真,特地到武汉体验生活。当时我也陪她去看了所有钢厂工作的流程。虽然在电影中没有出现这些画面,但是龚老师还是为了贴合人物的设定去观察,去熟悉人物。当时非常熟悉龚老师的一个朋友在看她演姨妈的镜头时,完全没认出来这是龚老师,也足以证明姨妈这个角色的呈现是成功的。

聚焦女孩成长的心理变化

韩帅导演与电影的主人公杨果一样,都曾有过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在电影中这些感受似乎被放大了,在杨果与姨妈的相处中更像是一种经历的映射。在采访中我们和韩帅导演聊起了这个话题。

韩帅:所谓“寄人篱下”的这段时光其实是我生活中看上去一段不那么显眼的一段经历。这种经历是否值得被表现,取决于它在人的心理上留下了怎样的影响。可能在外界看来这样的小孩过得挺好的,但是碰上心理比较敏感的人,就会在内心留下更深远的影响。在问题发生之后,我们会在心里把这些问题像显微镜一样放大。电影里很多事件的表现都是在心底的一种发酵。杨果是一个13岁的孩子,她对周遭环境有不安全感,她的感官刚打开,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加倍吸收,并在心底放大,这加速了杨果自我性别觉醒,让她更能理解性别的关系与身边女性的处境。我们这部电影拍得很写实,就像是纪录片一样,但它并不只是拍摄一个夏天的事件,而是一个女孩的心。

D:如果有机会对那时候的自己说点什么,您会说什么?

韩帅: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因为这个问题挺往人心里走。跳出这个环境,我蛮珍视那时候的痛苦。我记得人大的刘小枫老师在书里写的一句话:不要蔑视一颗破碎的心灵。我觉得那时候的痛苦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帮你认清了一些东西,这些痛苦帮你找到了一些你曾经没有发现的东西,能帮助你看清一些未来。过去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过去的一切不会白费。

D:您在电影和采访中也多次提到了十三岁这个年纪,是有什么特殊的考量吗?

韩帅:在法律用语里,十四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十四岁以下称为幼女。十三岁是一个人生的裂变点,这个年纪是特别有意思的观察时期。孩子的生长时刻无法被复制,我也很珍惜拍摄下来的时刻。在选择黄天时,也是在黄天身上看到了与当年自己的相同状态。

虽然性格上韩帅导演与杨果有差异,但是她们都拥有了在那个年纪敏感的特质。

其实在电影之外,扮演杨果的小演员黄天也曾有过寄居在别人家生活的经历。她们对于世界都有相同的体验,只有经历过相同经历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共同塑造出了内心敏感的杨果。在电影开篇,导演用了一段妈妈的网络电话宣告了杨果尴尬的处境,远离母亲,暂居在姨妈家的杨果,其自卑是内心的底色。韩帅导演在筹备时曾特地查阅了关于女孩成长的资料,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导演有意识的对人物的内心敏感进行处理。女孩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认为自己是“卑贱”的状态,要跨越这个阶段才能完成电影中杨果接受自我,与自我和解的状态。

电影中,导演设置了杨果和孩子们对话的桥段,青春期伊始的孩子们总是口无遮拦,无心之举却刺痛着敏感的杨果。杨果的扮演者黄天也恰逢自我认知成长的年纪,在采访现场,她向我们谈起了片中这个角色遭遇“语言攻击”后的心路历程。

黄天:这件事对于这个年纪的我们来说还是很敏感的。杨果暂居在姨妈家,妈妈是一名模特。当初看剧本的时候,我就在想姨妈是不是在家里也会用这样的话刺痛过杨果。所以杨果在听到任何对妈妈的不好的说法都会联想很多。

韩帅:对于男孩子来说可能是玩笑,但是在那个时期就是被孩子的内心放大了,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我们把这样的心理活动对应到电影的角色关系中。在电影里,小男孩赵有并不太受同伴的尊重,他的外表很羸弱,男性特征不太明显,所以他想证明自己。小满说出“包养”这样的话也可能不是本意,只是外界强加给他男孩子应该有的样子,所以他的行为是一种冲动。其实不一定是男孩子的错,每一个角色的出发点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被外界无意识的灌输了观念。所以我不是对男孩子本身抱有批判,而是打了个问号:小朋友这些性别的概念到底是从哪来的?

《汉南夏日》:我们想传达的是爱

电影中无论是姨妈、母亲、还是意外离世的小男孩,都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影。如果让韩帅导演选择电影中一个角度进行带入,她直言不可回避地还是会选择杨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也有着韩帅对于自己的投射。

在《汉南夏日》这部电影里,妈妈和姨妈、妹妹和杨果代表着这个社会上的两类不同女性,一类特别的女性化,习惯用女性的优势和柔弱来生存,而另一类则过分强势,努力让自己活得像一个男性,这两个对应关系就像是镜像一样。

除了互为镜像的两类女性外,小满的妈妈也是很特别的存在,她承担了所有的痛苦,但是她的身上还有爱。哪怕是面对一个陌生的孩子,她并不知道杨果身上发生了什么,但她依然能给杨果极大的善意,给予她拥抱,这是女性最了不起的地方。小满妈妈的爱影响了杨果,最后杨果对妹妹态度也有改变,这是一次真正的成长。这也是电影最想表达的内容,无论女性经历了什么,希望她们还拥有爱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