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是彭老总,他是几次战役的最高总指挥。最高总指挥坐镇大本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前线的指挥也越来越需要几个军协同作战,这样就必须明确前线的指挥官。

从第二次战役开始,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就去了前线,坐镇指挥两个军。第三次战役打响,志愿军分成了左右两个突击集团,韩先楚在右翼一下子指挥了四个军,一举攻破汉城。

到第四次战役的时候,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志愿军组建了三个前线指挥所。这三个指挥所的负责人都是谁?他们后来各自都是什么军衔呢?

(中间坐着的是邓华上将,旁边是甘泗淇上将、刘亚楼上将)

先说“邓指”,也就是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负责指挥的四个军,即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和第六十六军,这基本上是志愿军的精锐部队了,也是最主力的作战部队。

“邓指”在东线,当时的战略是西顶东放,东线是要诱敌深入,然后来一次大的绝地反击,也就是说,“邓指”所在的东线是第四次战役的重头戏,承担歼敌的重要任务。

“邓指”的指挥官就是邓华,湖南郴县人,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战场四大兵团司令员之一,入朝作战,他又是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邓华授开国上将。

然后是“韩指”,由另一位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三十八军、第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韩指”在西线,要顶住并迟滞敌人的进攻,为东线部队完成集结争取时间。

(邓华在简陋的志愿军司令部办公)

如果按照围城打援的战术来说,“韩指”是打援的,是配角,“邓指”负责攻城,是主角。当然了,配角也不容易当,打得也是非常辛苦。就拿三十八军的阵地来说吧,美军陆军、空军、炮兵全出动,对我阵地轮番轰炸。

第三十八军在弹药不足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前赴后继,宁死不退,喊出了人在阵地在的口号,有力地阻击了敌人,为东线取得横城反击战的胜利争取了时间,也付出了牺牲。

韩先楚在西线顽强阻击敌人23天,歼敌1万多人,成功钳制了敌人。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红二十五军将领,解放战争时期是第四十军军长,进入朝鲜之后,是三位志愿军副司令员之一,他也是开国上将。

(韩先楚和彭老总在朝鲜)

“邓指”和“韩指”的负责人都是开国上将,还有一个呢?叫“金指”,由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金雄指挥,金雄指挥了人民军的三个军团,配合作战。

金雄是朝鲜人,却长期在中国从事革命工作,他20多岁就来到了中国,考入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金雄来到了延安,进入抗大学习。

后来,金雄加入了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第二纵队、新四军第三师。解放战争时期,金雄还在东北战场剿匪。回到朝鲜后,金雄受到重用,当上了军团长、中朝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金雄是朝鲜比较能打仗的一位名将,在朝鲜被授大将军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