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的司令員兼政委是彭老總,他是幾次戰役的最高總指揮。最高總指揮坐鎮大本營,隨着戰爭規模的擴大,前線的指揮也越來越需要幾個軍協同作戰,這樣就必須明確前線的指揮官。

從第二次戰役開始,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就去了前線,坐鎮指揮兩個軍。第三次戰役打響,志願軍分成了左右兩個突擊集團,韓先楚在右翼一下子指揮了四個軍,一舉攻破漢城。

到第四次戰役的時候,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志願軍組建了三個前線指揮所。這三個指揮所的負責人都是誰?他們後來各自都是什麼軍銜呢?

(中間坐着的是鄧華上將,旁邊是甘泗淇上將、劉亞樓上將)

先說“鄧指”,也就是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負責指揮的四個軍,即第三十九軍、第四十軍、第四十二軍和第六十六軍,這基本上是志願軍的精銳部隊了,也是最主力的作戰部隊。

“鄧指”在東線,當時的戰略是西頂東放,東線是要誘敵深入,然後來一次大的絕地反擊,也就是說,“鄧指”所在的東線是第四次戰役的重頭戲,承擔殲敵的重要任務。

“鄧指”的指揮官就是鄧華,湖南郴縣人,在解放戰爭時期,是東北戰場四大兵團司令員之一,入朝作戰,他又是第十三兵團司令員、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1955年,鄧華授開國上將。

然後是“韓指”,由另一位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第三十八軍、第五十軍和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韓指”在西線,要頂住並遲滯敵人的進攻,爲東線部隊完成集結爭取時間。

(鄧華在簡陋的志願軍司令部辦公)

如果按照圍城打援的戰術來說,“韓指”是打援的,是配角,“鄧指”負責攻城,是主角。當然了,配角也不容易當,打得也是非常辛苦。就拿三十八軍的陣地來說吧,美軍陸軍、空軍、炮兵全出動,對我陣地輪番轟炸。

第三十八軍在彈藥不足缺衣少食的情況下,前赴後繼,寧死不退,喊出了人在陣地在的口號,有力地阻擊了敵人,爲東線取得橫城反擊戰的勝利爭取了時間,也付出了犧牲。

韓先楚在西線頑強阻擊敵人23天,殲敵1萬多人,成功鉗制了敵人。韓先楚是湖北紅安人,紅二十五軍將領,解放戰爭時期是第四十軍軍長,進入朝鮮之後,是三位志願軍副司令員之一,他也是開國上將。

(韓先楚和彭老總在朝鮮)

“鄧指”和“韓指”的負責人都是開國上將,還有一個呢?叫“金指”,由中朝聯合司令部副司令員金雄指揮,金雄指揮了人民軍的三個軍團,配合作戰。

金雄是朝鮮人,卻長期在中國從事革命工作,他20多歲就來到了中國,考入南京中央軍官學校。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後,金雄來到了延安,進入抗大學習。

後來,金雄加入了黃克誠領導的八路軍第二縱隊、新四軍第三師。解放戰爭時期,金雄還在東北戰場剿匪。回到朝鮮後,金雄受到重用,當上了軍團長、中朝聯合司令部副司令員。金雄是朝鮮比較能打仗的一位名將,在朝鮮被授大將軍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