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迪 王碩 鄄城報道

當你抬頭望蔚藍天空,當你低頭賞潺潺流水,當你呼吸着清新空氣,當你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愈發美好,這背後總離不開每一個環保人的付出與努力。

在鄄城環保人中,有一位環保戰線上的“老黃牛”,熟悉他的都知道,他永遠忙忙碌碌;瞭解他的人都清楚,他時刻兢兢業業。身染沉痾未卸鞍,猶向山水寄深情。他用對事業的忠誠對抗疾病困擾,在平凡的崗位上懷揣着更高的追求,他就是菏澤市生態環境局鄄城縣分局環境執法大隊大隊長劉文賢,聽說他還有個外號叫“石堅強”,這事怎麼回事?一起來和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探訪他的故事。

“石堅強”:996算什麼,我們這是807

時間:上午8時

地點:辦公室

上午8時,記者走進劉文賢所在辦公室,他正在電腦前聚精會神地審覈近期信訪件的處理結果,手邊的電話不時響起,早已進入工作狀態。

在辦公室工作的劉文賢

不大的辦公室內,文件櫃內密密麻麻地擺放着各類材料、污水樣本,記者注意到,兩列文件櫃在辦公室角落隔出了一個密閉的空間,幾牀被子鋪在地下組成的一張臨時“牀鋪”,牀鋪上的軍大衣和被褥稍顯凌亂。“因爲我們隊裏經常加班到很晚,所以就在辦公室做了一張牀,有需要通宵的同事可以臨時休息一會。”劉文賢說,自從2013年從水利系統調入環保執法隊伍後,他基本每天都是白天8時上班,晚上0時下班,每週工作7天,“996算什麼,我們這是807。”劉文賢打趣道。

“我們隊長還有個外號呢,叫‘石堅強’。”辦公室的同事插話說,在記者的追問下,劉文賢這才道出其中緣由。原來,平時工作忙,爲了省下上廁所的時間,他很少喝水。在一次夜差行動中,劉文賢突然出現腰部疼痛,但此時還有任務在身,只能咬牙堅持,直至第二天上午9時多,在和同事調查信訪案件時,劉文賢終於撐不下去,暈倒在車上。

經醫院檢查,劉文賢被確診爲雙腎結石,影像下雙腎上密密麻麻布滿了20多個結石。在做完超聲波碎石後,劉文賢爲了不耽誤工作,馬上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同事們感動於他的敬業精神,送其外號“石堅強”。“疼得受不了的時候喝點碳酸飲料壓一壓。”時至今日,劉文賢養成了在車上常備碳酸飲料的習慣。

“石堅強”:爲了工作“上天入地”

時間:上午9時

地點:牆材加工企業

“您好,這是我的執法證件。”簡要準備,劉文賢和幾名同事驅車來到鄄城縣一家牆材加工企業,出示證件後開始了日常的巡查工作。

走進工廠,空地上堆放的燃煤引起了劉文賢的注意,他隨即掏出手機將現場記錄下來。“存放的燃煤沒有采用防塵覆蓋網,很容易對周邊環境產生污染,儘快蓋一下吧。”劉文賢一邊繼續檢查,一邊將問題反饋給企業負責人。

劉文賢用手機將現場記錄下來

“煤場大面積未覆蓋,噴淋裝置未採用,傳輸帶未密封……”經過近一小時的檢查,環境執法大隊在這家牆材加工企業的檢查記錄上寫下了這些問題。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劉文賢和同事們走訪了兩家企業,對環境管理方面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責成企業立行立改。劉文賢說:“爲了查看企業排放情況‘上天入地’,爬數十米高的煙囪查看廢氣自動監控設施、鑽地洞查看企業廢水排放情況,都是家常便飯。”

“石堅強”:不懼挑戰,現場“硬碰硬”

時間:上午11時

地點:污水處理廠

11時,微信提示聲不斷響起,似是陣陣催促,劉文賢掏出手機盯着屏幕看了一會,眉頭也越皺越緊。“接到市民舉報,在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附近有農藥味,對附近居民產生了影響。”事情總是一件接着一件,劉文賢和同事加急將這一家磚瓦廠的工作畫下句號,驅車20餘分鐘來到居民舉報的地點。

來到鄄城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附近,空氣中漂浮着刺鼻的農藥味,劉文賢皺起了眉頭。“氣味比較刺鼻,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須儘快找出氣味源頭。”劉文賢觀察了一會風向說,今天西南風,先沿着風向看下附近企業。

經過不斷尋找,最終發現氣味來自污水處理廠正在處理的污水,劉文賢把污水取樣,測試成分,尋找可疑企業,同時將污水池覆蓋,防止刺鼻氣體進一步擴散。“這批次污水酸含量嚴重超標,應該是有企業違規排放了大量酸性水,目前首要工作是將這股刺鼻氣味控制住,同時在最短時間內查出違規企業。”經過努力,刺鼻的氣味逐漸變淺,劉文賢緊鎖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

劉文賢告訴記者,對於環境保護執法人員來說,到垃圾場、臭水溝、異味超標的企業等惡劣環境中執法檢查是很平常的事,只有親身到達現場才能拿到真實的證據。

“石堅強”:組建微信舉報羣,爭取市民理解

時間:下午1時

地點:菏澤市生態環境局鄄城縣分局

下午1時,檢查工作告一段落,劉文賢和同事的午飯才提上日程,簡單應付幾口飯菜,他又和同事們討論污水處理廠污水來源問題,踏上了尋找污染源的道路。對於長期工作在環境執法一線的環保執法隊伍來說,這樣的連軸轉早已習以爲常。“今天情況還是很好的,經常在喫飯期間,接到緊急電話,撂下碗就走了。”同在環境執法隊伍同事牛俊偉表示。

記者注意到,路上時間,劉文賢不斷回覆着微信消息。“爲了更好地推動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我們創建了一個微信羣,用來調動市民的積極性,讓大家一起參與環境保護。”看到羣內不時蹦出的消息,劉文賢欣慰不已,如今“環保應急服務羣”已有200餘人,羣衆的積極舉報,不僅提供了線索幫助,也給了環保執法人員極大的鼓勵。不僅如此,執法隊員不時將工作照片發到羣衆,也加深了居民對於環保執法隊伍的理解。

“石堅強”: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時間:下午2時-6時

地點:污水處理廠附近企業

整個下午,執法隊員們不斷查找污水處理廠污水的來源,劉文賢帶領大家在附近企業進行大量的布點監測,掀下水道、進化工廠,終於鎖定了污水的源頭。在一家化工廠取水樣時,一滴污水濺在劉文賢的手背,不一會,手上起了一個透明的水泡。“化工廢水成分比較特殊,人體接觸比較危險。”劉文賢簡單洗了洗手,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在附近企業取污水樣本

同事牛俊偉告訴記者:“劉文賢是局裏有名的‘拼命三郎’,每次執法他總是衝在最前面,工作起來一絲不苟,‘5+2’‘白加黑’家都不顧,對待問題從不馬虎,有這樣的隊長,我們工作也非常有幹勁。”

“石堅強”:不負“環保鐵軍”之名

時間:下午7時-深夜

地點:夜查現場

喫過晚飯,短暫休整後,劉文賢和同事們又踏上了夜查的道路。“爲了防止個別企業週末和夜間不規範生產,晚上突擊檢查是非常必要的。”劉文賢告訴記者。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大部分人褪去白天的緊張與忙碌,開始享受屬於自己的美好,但劉文賢和同事們仍奔襲在各企業間。敲響企業大門,不少企業還有怨言,大家耐心地做着解釋,隨後直奔企業污水處理設施,仔細翻看監控平臺的數據,仔細檢查企業生產情況,整個過程持續到深夜。

一天的高強度奔波,記者早已精疲力竭,而堅持工作的劉文賢和同事們仍精力充沛,看不到一絲累的樣子。“我們是‘環保鐵軍’,不僅有‘鐵’一樣的能力,還要有‘鐵’一樣的精力。”大家笑着說。

使命如山方爲重託,風雨無悔才叫執着。如此高壓力、快節奏的工作,劉文賢是如何6年如一日堅持下來的呢?劉文賢說:“說實話,從事環保工作很辛苦,責任大,擔負着鄄城環境的重託,壓力大,每天隨時待機,但每次聽到老百姓說,鄄城空氣變好了,水質變清了,成就感就將疲憊衝散了,感覺做再多都是值得的。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想讓鄄城的老百姓,白天大膽的深呼吸,晚上能夠看星星,爲了這個目標,我也會堅持下去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