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一羣年輕的戰士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70年後,我們用最高禮遇

致敬不畏犧牲的英雄兒女

緬懷那段血淚寫就的崢嶸歲月!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這本是發生在朝鮮半島的一場內戰

但由於美國的強勢介入和直接出兵

同時入侵臺灣海峽,赤裸裸地干涉中國內政

把戰火燒到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上

引起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

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千萬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

響應國家號召

義無反顧投入到這場偉大的戰爭中

1950年10月8日

在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的第二天

毛主席發佈了抗美援朝的命令

任命彭德懷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一個在新中國歷史中特殊的軍事名詞

“中國人民志願軍”誕生

10月7日晚,毛澤東設家宴爲彭德懷送行

在席間,毛澤東的長子,年僅28歲的毛岸英說:

“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線打仗可有我一份?”

毛澤東也舉薦毛岸英擔任翻譯工作

後來,彭德懷回憶

毛岸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

這一年,毛岸英剛剛成婚不久

臨行前,毛岸英與年僅20歲的妻子劉思齊告別

劉思齊回憶

那天毛岸英向她深深鞠躬

轉身向前走了幾步後

又回過頭來告訴她

他要去出差

“要去一個不是很容易再回家的地方

如果回不來,要時常去看看爸爸!”

一個多月後

志願軍司令部遭美軍轟炸,毛岸英犧牲

後來,毛澤東曾向老友袒露心聲:

“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鮮戰場,他就不會犧牲

這是可能的,也是不錯的

但是,是我主張派兵出國

如果我不派我兒子去

先派別人兒子去打仗,還算什麼領導人呢?

與毛岸英一樣與愛人訣別

將同是28歲生命留在異國他鄉的

還有第四野戰軍第38軍114師

342團1營營長曹玉海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曾7次立功

在渡江戰役中身負重傷,轉業到地方工作

得知自己的老部隊緊急北上的消息後

曹玉海的心中燃起重返戰場的念頭

當時,他正準備結婚

未婚妻是在住院治傷時結識的白衣天使

從小便是孤兒的曹玉海深知家庭和親情的可貴

然而在家國之間,他毅然選擇爲國而戰

他告訴未婚妻:打完仗,咱們結婚!

1951年2月,在漢江南岸堅守防禦作戰中

營長曹玉海帶領戰士們

堅守京安裏以北350.3高地

與敵血戰七天七夜,打退敵人第七次衝鋒

當時的曹玉海已做好血戰到底的準備

當領導問他有什麼要交代時

他回答:“請你關照我的未婚妻

我與她的戀愛關係一定要保密

讓她沒有糾葛,可以另外找愛人結婚”

他帶着對未婚妻的愛和牽掛

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在激戰中,曹玉海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

同他們一樣,成千上萬的先烈

都留在了他們生前戰鬥過的戰場

每當春夏,漫山遍野的金達萊花

在這裏開放

在抗美援朝戰爭過程中

全國掀起了四次參軍熱潮

大批海外遊子選擇歸國參與祖國建設

數十萬熱血青年學生

毅然投身到抗美援朝運動中

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洋彼岸的衆多海外學子

踏上了回國之路

兩彈元勳鄧稼先就是其中一員

1950年8月,26歲的鄧稼先取得博士學位

導師多次提出帶他到英國繼續研究事業

但都被鄧稼先婉言謝絕

歸心似箭的他不顧安危

從美國洛杉磯出發回國

他與這些海外科學家的歸來

爲新中國現代科技、國防事業奠定了基石

撐起了強國強軍的天空

1950年深秋,在教育學家陳望道的鼓勵和支持下

復旦學子們愛國熱情高漲,踊躍報名

正在復旦大學新聞系讀書的吳志蓮

申請參加軍事幹部學校

臨行前,她與父親拍攝了一張合影

父親的信中說:傷心慘目者唯別而已矣

吾爲避免此不愉快的離別鏡頭,不來送行了

望你一路平安,永遠平安

而在離別那天的車站

吳志蓮的同學告訴她

你父親站在那兒抹眼淚呢

吳志蓮回憶,這是第一次看到父親流淚

當時的復旦大學化學系學生陳冀勝

與八名同學成爲了新中國第一批防化學兵

爲新中國國防化學、生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這些學子臨行前

陳望道先生在參軍紀念冊扉頁上

親筆寫下“和平砥柱”四字

這也成了學子們一生守望的信念

抗美援朝戰爭

是一場武器裝備、力量對比都極其懸殊的戰爭

然而,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身後

億萬民衆加入到支援朝鮮,支援前線的隊伍中

萬衆一心的精神士氣

足以抵擋物資的匱乏

那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

前線的食物供應成了最大問題

炒麪成爲志願軍戰士在前線的珍貴食物

當時的學生吳保敏和同學們接到的重要任務

就是炒制這種特殊食物

學生們24小時不間斷地忙碌

隆冬時節,廚房裏卻熱火朝天

同學們生怕汗水掉到面鍋弄髒了食物

那個冬天,幾乎家家都支起大鍋加入其中

大街小巷都飄着炒麪的香味

民衆們的支援也爲志願軍帶來了不竭動力

在戰場上,戰士們紛紛喊出了

“爲炒麪立功”的口號

那時,爲了阻斷中國志願軍的物資供應

美軍24小時不斷對後方運輸線進行轟炸

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中

爲了保障朝鮮前線物資供應

無數個捨身忘死、夜以繼日的身影

用血肉接續着通往戰場的運輸補給線

1951年1月20日,《文匯報》刊登了一條新聞:

一位運輸物資的農民在面對美軍轟炸時

緊緊攥住手中繮繩

試圖攔住受驚的戰馬,不讓裝滿物資的馬車翻車

因顧不上隱蔽,不幸中彈犧牲

在抗美援朝運動中

數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司機、工人、農民

匯聚成制勝戰場的磅礴之力

即使沒有軍裝,他們依舊是最英勇的戰士

經過兩年9個月的浴血奮戰

英雄的志願軍戰士和中國人民

完成了祖國的神聖使命

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維護和平的決心和意志

歷久彌堅

70年過去,硝煙散去

縱然歲月改變山河,沖淡記憶

但那些爲祖國和人民而戰的優秀兒女

將永載史冊

從2014年至2020年9月

已經有7批716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

弟妹等來了兄長,孩子等來了父親

祖國盼回了她的英雄兒女

禮兵護送、戰機護航、“過水門”……

祖國不吝以最尊崇的方式迎接他們

我們安享着的今天

恰是他們所奮鬥、追求的明天

所有的紀念,都是爲了更好地前行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