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近代史上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但凡有一點常識的都能說個大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五大主力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實際上五大主力這個說法只能算是一個非正式稱呼,據說首次被提起是在1946年軍事會議整編的時候,當時是我軍認爲敵軍部隊之中,建軍比較早,參加過抗戰,又裝備過美械裝備的部隊,戰鬥力格外強悍的,纔會被列入其中。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按照上述標準來看,能被列入比肩五大主力的部隊非常多,至少還有一個52軍一支被認爲是五大主力之外的第六大主力,另外沒有裝備過美械的傅作義第35軍,也被認爲是僅次於五大主力的強悍部隊,桂系第七軍一支就有“鋼軍”的稱號,這還不算是抗戰初期德械裝備師87、88師(後來以此爲基礎組件了71軍,又是德械,又是蘇械,又是美械)。

另外軍一下師級單位中,也有少數戰鬥力格外強悍的,比如52軍發家之前的25師,該部號稱千里駒師,新開嶺戰役中被我軍全殲,另外還有一個趙子龍師,爲國民黨軍獨立第95師,但有關這個獨立第95師,一直以來命運比較悲催,因爲國民黨軍並沒有以此爲基礎建軍,但如果僅算戰鬥力的話,該部可能不亞於五大主力。

這個獨立第95師前身是屬於西北馬鴻逵所部,一直以來在西北馬家軍中,馬步芳的青馬要比馬鴻逵的寧馬戰鬥力較高,但馬鴻逵部下中也有叫精銳的一支部隊“安寧軍”,這就是他賴以發家的部隊。

馬鴻逵早年隸屬於西北軍馮玉祥麾下,中原大戰時期改投蔣介石,因屢立戰功,該部被改編爲國民黨軍,雖然只有一個35師的番號,但卻是一個甲種師,全師3旅9團建制,人數2萬人左右,後來在信陽駐紮期間,馬鴻逵因任寧夏省主席,因此帶走了35師5個團,而剩下的4個團仍駐紮在信仰,後來就歸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管轄,1934年與新編第40旅合編爲95師。

該部先後有李鐵軍以及羅奇兩個黃埔一期生任師長,因而該部得到了鍛鍊,逐漸成爲了一支精銳的部隊,尤其是羅奇在任期間,有意將95師打造成自己的一支精銳力量,因此加強了部隊建設,抗戰時期曾多次立下赫赫戰功,雖然裝備並不如何好,但部隊風氣不錯,作戰敢於以死打硬拼聞名。按照羅奇黃埔一期的地位,95師是很有機會發展爲類似於五大主力之一的軍隊的。

但實際上羅奇後來離開了95師,升任軍長時也未能帶走這支嫡系部隊,以至於後來地位有所下降,但部隊傳統作戰風格依舊,在解放戰爭時期,95師改編爲整編第95師,後來又改稱獨立第95師,被調往華北戰場,其作戰風格曾給華北野戰軍帶來很大壓力。該部後來調往東北戰場,並在錦州戰役中配屬東進兵團,由此爆發著名的塔山阻擊戰。

戰前獨立95師進行了充分動員,除了以金圓券作爲獎勵外,部隊仍發揮死戰不退的集團衝鋒,甚至在戰前叫囂“沒有95師拿不下的陣地”,只不過獨立95師這一套戰術畢竟已經過時,當時東野部隊的武器裝備早已不亞於五大主力,而獨立95師採取這樣老一套戰術自然難以奏效,在6晝夜的塔山阻擊戰中,這個獨立第95師幾乎被我軍全殲,隨後殘部縮編爲3個營倉皇逃走可,再也不復往日威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