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投資者認爲他們能在這樣一場博弈中獲勝?簡單的答案是,在公衆奇觀的後期,思考開始退化。而且,投資人會說服自己相信這個公衆奇觀。爲什麼買對沖基金?因爲收益更高,他們告訴自己-儘管基金收益已經低得深不可測,他們的錢如果投入舒適的貨幣市場賬戶可能會更穩當點。他們認爲這是個不同的市場,聲稱新的形勢要求進行交易,而不是買入並持有。

別把你的股票捏住不放。持有幾個月,等到更好的股票出現時就拋出去-知名對沖基金經理就是這麼做的。 投資者聲稱:對沖基金的經理更聰明。現在看來,他們也許說得有道理。除了真正狡猾的人,誰還能想出這樣的投資方案?過去幾年裏,對沖基金客戶或許一直在流血,但對沖基金經理的日子卻過得很舒坦。 由此看來,“不落之花”只不過是遵循對沖基金的劇本。

對沖基金經理們獲得如此誘人的回報,以至於“股神”沃倫·巴菲特都說,對沖基金不是真正的投資工具,而是一種薪酬戰略-爲明星經理帶來數百萬美元收入的手段,基金本身的收益卻越來越低-根據對沖基金指數,平均下來低於10%,有的甚至低至5%以下。從一家對沖基金顧問公司得知,實際上在2005年,大約848個對沖基金退市。 只是因爲太多對沖基金追逐利益,因此收益就降低了嗎?可能吧。

1949年,艾爾弗雷德·溫斯洛·瓊斯創造“對沖基金”這個術語時,它只是在投資世界的邊緣運行。當時,“對沖基金”簡單來說就是長期和短期股票的投資組合,用短期股票對沖長期股票的損失。 如今,這一術語更好地描述了公司的法律結構-個人的,僅限於特定數量的投資者,且他們有不低於100萬美元的資產。他們實際運用的策略則千差萬別,從商品交易到不良投資。

今天,對沖基金像熱帶寄生蟲一樣氾濫。現在有8 000個左右對沖基金,充斥於機構投資、組合和養老基金,共吸入1.2萬億美元資產。與此同時,對沖基金特別熱衷於能源交易-像“不落之花”一樣-從50億美元猛增至1 000億美元。

你也許認爲這至少讓貿易方面的專家望而卻步。然而,摩根士丹利將其23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的資金的6%投入到“不落之花”。高盛集團的對沖基金的資金也承認有過一次和能源相關的匿名投資-你猜是哪個?-使其每月收益減少3%的投資。 狂妄自大和過度的風險貫穿整個悲劇的故事。

亨特本人爲公司每份1美元的基金借了8美元,同時獲得超過像高盛這樣的能源老手10倍的利益。亨特同樣將“不落之花”的天然氣控股股份從佔公司總資產的7%增加到50%。 和1998年崩潰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一樣,“不落之花”在市場佔有的份額太大,以至於難以拆分。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一樣,“不落之花”也在網站上吹噓永遠不會倒掉。

但是,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不同的是,金融界對“不落之花”慘敗的反應異常冷淡。美國能源對沖基金中心負責跟蹤520支能源對沖基金,創始人之一彼得·富薩羅聳了聳肩說:“不落之花”只不過“打了個嗝”。其倒閉不像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那樣一樣,影響到那麼多機構投資者、銀行和其他金融VIP。只不過有錢的客戶不得不忍受投資組合縮水一半帶來的劇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