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鋼鐵俠”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第14批60顆“星鏈”衛星,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也標誌着此前曾被馬斯克多次提及的星鏈網絡或即將開啓公測,並且衛星互聯網這張“大餅”也終於要圓上了。

然而即便目前SpaceX的融資情況良好,可星鏈網絡數百億美元級的投資顯然並不是個小數目,在有着銥星公司前車之鑑的情況下,SpaceX無疑也需要尋找盟友。日前微軟方面宣佈,將與SpaceX及其他公司合作,將雲計算帶入“最終領域”。據悉,這項名爲“Azure Space”的計劃,將利用低軌道航天器和傳統衛星的聯合服務,在Azure上提供無所不在的Internet連接,更好的將太空產業與雲計算連接起來。

微軟Azure全球副總裁Tom Keane對此表示,“將雲服務推向太空的行動,將是互聯網的一次巨大飛躍”。根據官方公佈的信息顯示,微軟方面已經召集了由著名太空行業專家所組成的團隊,並與一流的產品工程師和科學家共同構建滿足太空需求的雲計算能力。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Azure Space將通過SpaceX的星鏈網絡,向全球公共和私營部門提供現場部署資產和雲資源之間的衛星連接。並且爲了Azure Space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微軟方面還打造了名爲Modular Data Center(模塊化數據中心,下文簡稱爲MDC)的地面衛星站。其外觀類似於標準集裝箱,內部的Azure堆棧中心體系結構被包裹在抗震外殼中,並且還內置了完整的循環系統。

這樣的設計,也就保證了MDC能夠運行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下。事實上有觀點認爲,MDC之所以被設計成這樣,也正是爲了滿足客戶在基礎設施較爲薄弱的地區同樣能夠部署雲業務。要知道目前在全球部分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舊不高,並且這些地區往往通信速度慢、網絡中斷頻繁,再加上一些自然條件的影響,也意味着在這些地區往往很難使用雲服務。

微軟Azure全球業務經理Bill Karagounis對此表示,“MDC可通過將Azure引入這些環境來解決該問題,並提供最接近需要它們的數據中心規模計算資源”。由於MDC自身的特性,配合其中數據中心所提供的計算或存儲能力,以及Azure Stack Hub架構,也使得其足以應付絕大多數惡劣環境的挑戰。

事實上在經過了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如今全球的雲計算市場其實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包括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AliCloud,以及谷歌Google Cloud基本也分割了全球這一市場的絕大多數用戶需求。隨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備的亞太、歐美,以及澳新市場被上述幾家巨頭“瓜分”後,他們同樣也要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因此需要尋找“下一個十億級市場”的同樣也有這些企業。

更何況,目前納德拉領導之下的微軟之所以能夠完成華麗的轉身,外界認爲最爲核心的功臣正是雲計算業務。然而從微軟方面公佈的2020財年第四財季財報數據顯示,儘管“喫到了”疫情的“紅利”,使得其多個業務板塊實現了迅猛的增長,但在這其中並不包括雲計算業務。

雖然微軟方面並未在此次財報中公佈Azure雲計算業務的相關數據,僅稱其收入增長了47%,但這也已經是近年來該業務增速首次低於50%,並且是其e營收增速連續八個季度出現下滑。因此這也使得微軟有着充分的動力,來拓展新的業務形態。

畢竟雲計算需要數據中心作爲支撐,而大型數據中心對於外界環境的要求非常高。例如服務器本身對於能源的需求就極爲龐大,同時密集排布的服務器對散熱性的要求也很苛刻,這就要求部署地區的自然條件與配套設施要同步達標纔行。

在面對欠發達地區客觀條件的情況下,使用星鏈這一衛星寬帶進行網絡接入,可以免去等待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據此前參加星鏈內測用戶的反饋顯示,其所能夠提供的下載速度在30Mbps以上,最高可達近60Mbps,而在上傳速度方面則波動較大,基本在10Mbps上下,網絡延遲範圍在31ms到94ms之間,事實上這已經能夠滿足不少用戶的需求,再加上微軟MDC直接使用卡車就能運輸的特點,也使得其在部署上對環境的要求有了大幅的降低。

而除了向在這類地區開展業務的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外,微軟的地面站本身,也是可以反過來向商業航天企業提供地面衛星站服務,而這就是微軟的Azure Orbital服務。要知道衛星數據從衛星傳回地球要比往太空發送衛星更復雜,並且成本更高,通常大型衛星運營商都會建立自己的地面站,而其他使用衛星數據的企業,則往往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共享地面站。

據悉,微軟在MDC上實現的虛擬化衛星通訊功能,最高可以支持500MHz的射頻信號,約等於10Gbps的鏈路帶寬,因此也極大拓展了衛星通訊的潛力。當企業省去了耗資巨大的地面站建設,並依靠微軟遍及全球的MDC來下載與上傳數據的情況下,同時由於MDC是由微軟負責運營和維護,自然也就無需擔心技術方面的問題了。

而對於微軟來說,Azure Space或許將是實現Azure業務多元化的有力抓手。不過,這一項目其實與當年谷歌X實驗室提出的“熱氣球網絡計劃”一樣,也需要面臨諸如MDC設備維護等方面的困難和挑戰,所以雖然想法確實很美好,但最終能否完成預設目標,則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