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布衣如是說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國姓爺鄭成功仔細端詳一副繳獲自清軍的重鎧,興奮不已。這件重鎧,本是滿洲八旗軍梅勒章京(副將)阿格商所有,此人悍勇異常。

鄭成功

在發生於南明永曆十年(1656年)十二月的護國嶺(位於福州以北的梅溪)之戰中,輕敵的阿格商中了埋伏,被鄭成功大軍團團包圍。阿格商仰仗身披重甲,竟然下馬迎戰鄭成功的鎮將陳魁,在格鬥中阿格商雖身中數刀,但仰仗重鎧保護並無大礙,還將反手陳魁砍傷。

陳蟒見狀不好,上前協助陳魁,二人專挑重鎧防護不到的地方下手,纔將阿格商搞定,這讓鄭成功印象深刻。而且護國嶺之戰,鄭軍消滅八旗鐵騎,繳獲一大批鐵甲重鎧,鄭成功認爲八旗兵敢於下馬肉搏,全靠鐵甲保護,南明軍手中土造火器和弓箭,遇到全副武裝的鐵甲,威力大打折扣。

八旗鐵騎

鄭軍跟南明各路軍隊有所不同的地方,是地方實力派起家的私兵武裝。跟其他系統的南明軍隊相比,鄭成功願意並拿得出大筆資金,打造武裝自己的精銳部隊,用於對清北伐作戰。

但戎政王秀奇也有顧慮,他認爲畢竟鐵甲太沉,全套加起來重量也有三十多斤(明斤600克)。人家清軍全靠馬馱運輸,只有交戰前才披掛整齊;但是坐騎被打死後,這些清軍就會陷入“打贏了追不上,打敗了跑不了”的尷尬境地。而我軍缺馬,將士身披三十斤重鎧只能步行,強壯者還能堅持,但弱小者肯定舉步維艱。

但國姓爺鄭成功堅持自己的意見,他要挑選軍中強壯之士,身披鐵甲。而提督甘輝也支持鄭成功的想法,他以岳家軍、戚家軍負重體能訓練舉例,並認爲主要在於訓練之法。

荷蘭人眼中的鐵人軍

鄭成功爲了證明編練鐵甲軍的想法可行,於是讓虎背熊腰的“左戎旗管理大候缺將”的王大雄身披重鎧,讓其披堅執銳。王大雄在校場上行走如飛,模擬跟清軍接戰廝殺,進退自如。

鄭成功非常高興,大呼 “似此可縱橫天下矣”!王秀奇等反對者不好再說什麼,於是鄭成功命人日夜趕工,打造鐵鎧。衆將紛紛贊成,並從自己營中挑選身體強壯者,準備編入新軍。

遴選時,必須手提懷抱三百斤巨石能夠走上三圈,證明身體素質異於常人者,纔有資格穿上這套價格不菲的裝備。東南缺馬,所以這支披掛鐵甲的新軍,必然是重步兵。

西方人眼中的鐵人軍

全副鐵甲包括:鐵鎧、鐵盔、鐵臂、鐵裙和上面繪畫奇特花紋,用來嚇唬敵人的鐵面具。全套鐵甲重達三十斤,樣式跟扎甲和鎖子甲相近,而且防護面積要比清軍重鎧更大,人高馬大的士兵穿上猶如鐵塔一般,所以人稱“鐵人”。

當然,這副鐵甲過於耗費體力,只有臨戰接敵的時候纔會穿上,清軍行軍時用馬馱運輸,而鄭成功爲“鐵人”部隊配備了專門的挑夫。

《從徵實錄》所載:“每班帶班長六員,配雲南斬馬各二、牌鋛各二,弓箭則全班俱執。又十班之中,弓箭居四,刀牌居六。每班另募夥兵三名,挑帶戰裙、手臂、披掛隨後,遇戰便穿帶,行伍免勞頓。

鄭成功雕像

這支鐵人部隊的主要武器是刀、盾、弓箭,有時還配備長槍手。因爲需要應對八旗鐵騎,所以鄭成功爲他們裝備了雲南斬馬刀,對付清軍騎兵,上砍騎兵下砍馬腿。福建多藤蔓植物,國姓爺就地取材,命人制造防護面積更大的藤牌(戚家軍也是用藤牌),來對付清軍的弓箭。而且油浸的藤牌,不僅對弓箭、火槍有一定防護力,浮力更大,過河泅渡時方便使用。

這支由國姓爺鄭成功斥巨資打造的精銳“鐵人”,總數幾千人,散編到左右武衛鎮,多集中在左右虎衛鎮之中。而左右虎衛鎮是國姓爺的親軍,上文中的陳魁、陳蟒便是這支部隊的統兵將官。

鄭成功

南明永曆十二年,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農曆三月,鄭成功誓師,北伐南京。大軍在鎮江府附近的銀山,擺下三疊陣,以鐵人軍爲主力,以逸待勞迎擊八旗軍的攻擊。打頭陣的八旗鐵騎,雖然突破第一道疊陣,但鐵人軍並沒有像其他南明軍一樣,遇到騎兵一觸即潰,而是在藤牌、滾被的掩護下,防護箭雨來襲,對着衝陣的八旗鐵騎一頓猛砍。

八旗軍看到第二疊陣地鐵人軍長槍林立,情知無法突破;而第一疊陣和第二疊陣的鐵人軍,將衝入陣中的八旗兵合圍,三人一隊,分工明確,連人帶馬刀砍斧剁,這支打頭陣的清軍八旗騎兵無法突圍,直至全滅。

甲光向日金鱗開

前來接應的清軍騎兵,不明情況,看到鐵人軍轉身後撤,以爲鄭軍潰敗,便策馬衝鋒,結果迎面撞上鄭成功的火器部隊,被打得人仰馬翻。在彈雨下僥倖生還的八旗鐵騎,在下馬迎戰時,又被潮水一般衝鋒的鐵人軍淹沒。

《明季南略·卷十一》:而鄭兵疾走如飛,突至馬前殺人。其兵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兩人、一兵斫馬、一兵砍人;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爲兩段。蓋鑄刀時,用鐵匠百人挨遞打,成此一刀;故銳特甚。

清軍騎兵

國姓爺本想仰仗這支花費重金打造的“鐵人”軍,攻破南京。沒想到這支精銳,竟然被叫花子一樣裝備的“綠營兵”,用“農具”一樣的“簡陋”武器打敗(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