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平定南越,北征匈奴,開闢絲綢之路,加強中央集權,開創察舉制、刺史制、中外朝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頒佈推恩令,設立鹽鐵專營。漢朝也在漢武帝的統治下,成爲中國歷史上最爲強盛的封建王朝。

可以說,如果要搞個皇帝排名,那漢武帝絕對是能排進前五名的存在。都說虎父無犬子,但可能是因爲漢武帝實在是過於優秀,導致這句話並不適用於漢武帝的身上。

漢武帝一生,共有6個兒子,分別是劉據、劉閎、劉旦、劉胥、劉髆、劉弗。在那個嫡長子繼承製的封建時代,很多人都想不到繼承漢武帝皇位的,竟然會是他最小的兒子劉弗。

和漢武帝相比,劉弗相差甚多,一點都看不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跡象。但這也難怪,畢竟放眼全世界,也找不出太多比得上漢武帝的人。

一,7歲當上太子,37歲被誣陷致死的嫡長子劉據

漢武帝29歲的時候才生下劉據,在那個早婚早育的封建時代,漢武帝算是老來得子,也因此從小就被漢武帝寄予厚望。再加上劉據的舅舅是衛青,這讓劉據不過7歲,就被漢武帝立爲太子。

在漢武帝的循循教導下,劉據成長的很快。但是在漢武帝看來,劉據一點都不像他,因爲漢武帝殺伐果斷,喜好中央集權。而劉據仁慈寬厚,溫和謹慎,還允許手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辦事。

並且漢武帝每一次決定要發動戰爭,劉據都會據理力爭,表示反對。但劉據的治國能力是深受漢武帝稱讚的,每當漢武帝巡遊天下的時候,各種軍國大事全部都交給劉據處理,有時回宮之後,漢武帝甚至是連過問的想法都沒有,可謂是信任至極。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尤其是衛青去世之後,朝中的不少大臣便蠢蠢欲動起來。因爲漢武帝的性格原因,所以漢武帝重用的大臣大多是嚴苛殘酷的酷吏。而劉據性格仁厚,因此他重用的大臣大多是溫文儒雅的儒生。

也因此,漢武帝重用的那些大臣們就十分擔心等劉據即位之後,他們這些人就會被挨個清除,失去權力。所以他們便紛紛行動起來,經常到漢武帝的身邊說壞話,還使出不少陰謀詭計。再加上漢武帝已經年老,不復當年的聰明睿智,父子兩人之間,很快便有了隔閡。

如果沒有巫蠱之禍,漢武帝便不會晚節不保,劉據也不會慘遭牽連,被誣陷謀反。雖說後來真相大白,陷害劉據的那些人都遭到殘忍的處罰,但那又如何呢?已經死去的人都不可能復活的了。

如果劉據能夠繼承漢武帝的皇位,那漢朝便能得到充分的修生養息,很有可能再來一場“文景之治”,將會超過他弟弟漢昭帝的“昭宣中興”。

二,受封齊王,8年未曾回長安的次子劉閎

跟他哥哥相比,劉閎的結局是非常不錯的。因爲漢武帝晚年更加喜歡劉閎的母親王氏,因此他的封地是最好的,位於齊國,也就是今天的山東一帶。

在當時,劉閎的封地擁有着關東地區最肥沃的土地,還靠近海洋,又擁有着衆多人口,可以說漢武帝是對劉閎喜愛有加。

依照漢朝的禮法,成爲諸侯王后就得前往封地,沒有皇帝的命令是不能擅自返回長安的。也因此,公元前117年,劉閎前往封地擔任齊王,八年之後,因病去世,漢武帝也未能見到劉閎的最後一面。

三,兩次叛亂,最終自殺的三子劉旦

劉閎被封齊王的同時,劉旦也被封爲燕王。他的封地靠近匈奴,因此漢武帝希望劉旦能成爲漢朝的屏障,將匈奴牢牢地擋在關外。

而劉旦也不負厚望,再加上他排行第三,大哥又那麼的優秀,因此他也沒有什麼想法,就想着安安心心的做個藩王,一輩子衣食無憂的就好。

但隨着大哥劉據自殺、二哥劉閎因病去世,曾經沒有想法的劉旦,不禁就有了想法。公元前88年,漢武帝病重,劉旦於是就毛遂自薦,派人去跟漢武帝說,他可以當太子,可以當好一個皇帝。

不僅如此,他還請求漢武帝,希望自己可以返回長安,並且負責長安城和皇宮的安全問題。簡而言之,他想要長安城內所有的軍隊指揮權。這可把漢武帝氣的,直接就把劉旦派過來的人給砍了,還削減劉旦的封地,並昭告天下,立最小的兒子劉弗爲太子。

沒過多久,漢武帝去世,劉弗即位。這讓劉旦大爲不滿,甚至招兵買馬,直接享用起天子規格起來。

第一次謀反,劉弗念及兄弟情義,便沒對劉旦怎麼樣。第二次謀反,劉弗就再也忍不住,寫了一封信給劉旦,就讓劉旦自殺謝罪了。

四,詛咒弟弟,詛咒侄子,詛咒侄孫,最終自殺的四子劉胥

劉胥是漢武帝第四個兒子,因爲他行爲沒有法度,不注重禮儀,所以沒能繼承皇位。當然了,他也知道自己競爭不過弟弟劉弗,因此一開始他也沒有什麼想法。

但由於弟弟劉弗一直沒有子嗣,這便讓他又有了當皇帝的想法。但因爲自己手中無兵無權,於是他便選擇了最沒用的奪權方式,詛咒。

劉弗不過21歲就因病去世,這不禁讓劉胥認爲是自己的詛咒有了效果。然而劉弗去世後,即位的是他弟弟劉髆的兒子劉賀。

這讓劉胥十分不高興,便轉而詛咒劉賀。沒多久,劉賀被廢,只當了27天的皇帝,這又讓劉胥覺得是自己詛咒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下一位當皇帝的也不是他,而是他哥哥劉據的孫子劉詢。這可把劉胥給氣的,於是就來詛咒劉詢,也就是他的侄孫。

詛咒了這麼久,早晚會有被發現的一天。當劉詢發現劉胥一連詛咒了3個皇帝,這可把他給氣的,不過劉胥也沒讓劉胥太過爲難,在自己家中便自盡了。

五,存在感較差的五子劉髆

歷史上關於劉髆的記載,是比較少的。劉髆被封爲昌邑王,封地在今天山東的鉅野。他悲劇的是,什麼時候出生的史書上沒有記載,什麼時候前往封地的,史書上也沒有記載。

就連他前往封地後,有沒有再返回長安,歷史上也沒有記載。根據推測,劉髆不到20歲就因病去世,則更是讓他的存在感降低了許多。

六,繼承皇位的六子劉弗

劉弗一開始也沒想到,自己年紀最小,卻還能當上皇帝。沒辦法,大哥被陷害,二哥、五哥都早早因病去世,三哥和四哥都不被漢武帝喜歡,這個皇位這才能到他的手中。

劉弗即位後的成績,還是可圈可點的,畢竟是他開創了昭宣中興。但也不得不承認,不少軍國大事是由他的舅舅霍光處理的,也因此他對朝堂的掌握力度,是遠遠比不上漢武帝的。

而且劉弗的身體也比不上漢武帝,不過21歲就因病去世,結果把一個被外戚控制的朝堂,交給了他的侄孫劉詢。

生在帝王家,可以說是他們的榮幸,但也能說是他們的悲劇。尤其是他們的父親漢武帝實在是過於強大,導致掩蓋住了他們的不少光芒。

即便是放到現在,不也是有許多富二代,看起來都無法跟他們的父親相比較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