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市場壓力下,三生國健不得不下調支柱產品益賽普的價格。但是,公司前三季度已虧損5689萬元。那麼,該公司未來業績要怎麼辦?

10月22日,三生國健藥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生國健”)公告稱,公司要在全國範圍內下調自家王牌藥物益賽普價格,降幅50%。降價後,25mg規格的產品,單價由原來的643元/支降至320元/支;12.5mg規格的產品,單價由374元/支降至188元/支。

藥物降價消息一出,市場議論紛紛,更有投資者打趣道,“難道藥企也過雙十一?”

對於降價,公告中解釋爲,“爲了引領行業進入高可及性、高依從性、高滲透、高覆蓋的新時代以及更好的應對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截至10月23日,公司報收29.48元/股,跌幅3.82%。

市場競爭太激烈

三生國健2002年成立於張江,爲香港上市公司三生製藥子公司。今年7月22日,公司在科創板上市,首日漲幅達91.98%。作爲一家專注於抗體藥物的創新型生物藥企,公司的多款抗體藥物都很出名,而此次降價的益賽普可以說是公司王牌,也是業績支柱。

益賽普(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注射液)主要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是中國首個上市的全人源抗體類藥物。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它並不是一款新藥。其早在2005年就在國內上市。上市以來,該產品銷售額穩步增加,2017年更是超10億元,幾乎佔據TNF-α抑制劑市場半壁江山。這一切,主要得益於其國產競品相對較少。

不過,益賽普所在的賽道商業價值較高,是藥企的佈局重地,不少進口競品也均在其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素有“藥王”之稱的阿達木單抗(商品名:修美樂)。

益賽普的“好日子”是在2019年末結束的。2019年11月,在醫保談判中,修美樂爲了能被納入我國醫保目錄,狠降83%,產品降至1290元/支。要知道,在2018年,修美樂在中國的中位中標價還是7586元/支。大幅降價後,2019年,修美樂年治療費用爲3.35萬元/年。但與此同時,益賽普的治療費用卻在6.69萬元/年。若不考慮贈藥,益賽普已然失去價格優勢。

一邊是修美樂大幅降價,另一方面,國產競品上市不斷提速。2019年,百奧泰海正藥業的阿達木單抗類似物也獲批上市。而截至目前,我國已有約10款TNF-α抑制劑藥物上市銷售,另有超10款產品正處於上市申請和III期臨牀階段。由此看來,當前TNF-α抑制劑藥物市場競爭烈度已非同一般,除了下調益賽普的價格,三生國健幾乎別無選擇。

年度業績恐遭殃

當前,國家醫藥改革持續推進,藥物大幅降價已不是新鮮事。而此次三生國健的降價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還和其降價後會帶來的影響有關。對此,公司在公告中提示,“價格調整後,預計對益賽普2020年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和毛利均產生不利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2020年前三季度,三生國健歸母淨利潤已經虧損5689萬元。如果第四季度繼續有不利影響,是否意味着公司上市首年就會發生虧損?對於此問題,企業方面並未直接回復,僅向《國際金融報》表示,“未來,公司將進一步發揮研發、生產、銷售、質量管理等多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

而且,降價之後的益賽普一定好賣嗎?數據顯示,降價之後的益賽普將與艾伯維的修美樂年度治療費用相近,約爲3.35萬元/年。由此可見,益賽普的價格優勢也並不明顯。上海地區某醫藥研究員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生物類似藥成本與原研藥差距較小,其定價也無法像化藥那樣大幅拉開差距。而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患者會更偏向選擇原研藥。”

此外,要說價格優勢,其他國產藥的價格更低。例如,百奧泰的格樂立、海正藥業的安健寧、信達生物的蘇立信年度治療費用爲3萬元/年、2.99萬元/年、2.99萬元/年。那麼,益賽普又有何優勢?對此,三生國健表示,“益賽普上市15年時間,一直是行業引領者,市場份額一直保持第一,公司的生產和營銷體系擁有強大的專家和病人基礎。”

正如企業方面表述,三生國健的市場推廣投入確實很大。即使是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銷售,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429.61%至虧損5776.7萬元,公司的市場推廣費達到7120.7萬元,平均每日達39萬元。而歷史數據顯示,2017-2019年,三生國健銷售費用分別爲3.41億元、3.68億元、3.68億元。其中,市場推廣費用分別爲1.86億元、2.06億元、1.9億元。換言之,這三年內,公司的日市場推廣費均超過50萬元。

記者 黃華

編輯 王麗穎

責任編輯 白巖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