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她挑戰甲方審美,爆改南京售樓處,太酷了!

辦歡迎建築徵集活動,

其中,有三個建築作品尤其受一條網友喜愛:

美女建築師陳敏英用水給樓當鏡子,

造出南京最文藝售樓處。

重慶老師陳俊花4年改造超高難度幼兒園,

校園裏充滿“陷阱”,在國際上獲獎;

武漢80後帥爸穆威帶孩子造房子,

建築可澆水、會長高;

10月,一條回訪這些建築師,

聊了聊這些“網紅建築”背後的故事。

編輯 | 陳薇沁

陳敏英:最文藝的售樓處

2005年,新加坡設計師陳敏英第一次來中國工作,就沒再離開。她觀察到中國建築在這十幾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年輕一代的審美也越來越高級。

2016年,她參與了南京中冶藝術中心的競標,第一次跟甲方60後的審美進行激烈碰撞。

“我們遇到的甲方是50後、60後,他們對建築的審美比較傳統,所以當我想要去設計偏冷偏現代化的建築,就等於有點挑戰他們審美的舒適區。”

甲方的訴求是建一棟售樓處,競標的三角形地塊位於南京的舊工業區,圍繞着長江的舊碼頭,覆蓋着層層疊疊的舊廠房,中間還穿插着電軌,很有南京城的歷史滄桑感。

當時競標的五家建築所實力都很強勁,有人做了螺旋形的設計,有人用了圓形,甲方老大當時被一個非常雄性、把鋼筋結構都裸露出來的方正設計吸引了。

考慮到周邊是舊工業區,陳敏英不想去設計“異形”建築,像是三角形或是不規則建築,會顯得它特別突兀。她的設計是一個工業化的方正建築,鋼結構來搭建框架,內部刷上60後偏愛的紅色,可以完美融入工業區,既兼顧了傳統審美,又符合自己的理念。

“但甲方整個團隊四五十人投票,最後大多數票投給了我的設計,大概是因爲它既和周邊很契合,又不乏一絲細膩感吧。”

陳敏英的建築遠看像一個雕塑,中間有一個Y形的牆面,利於陽光灑在建築裏四季常青的綠牆上,用自然光打理植物。

“我們不想做一個很炫但跟周邊沒關係的建築,方正的結構可以讓它周邊的廠房融爲一體。”同時,陳敏英考慮到建築未來的使用:“現在這棟房子的功能是售樓處,目的是展示周邊的商品樓,但是等售樓結束以後,它也可以變成一個博物館或是藝術館。”

陳敏英最特別的設計是售樓處的“望江臺”,屋頂有一個凹成的水空間,晚上月光灑下來,人們可以在水上看到一個紅色的倒影,遠眺又可以看見長江對岸的南京望江樓。南京的風景,盡收眼底。

陳俊:充滿“陷阱”的幼兒園

相比於穆威3個月完工、3個月拆除的兒童創意建築,重慶大學建築系老師陳俊花了3年多在重慶打造了一座積木式網紅幼兒園。

2016年,陳俊團隊接手了一個被別的設計公司“放棄”了的幼兒園項目,3000㎡的區域,要求建造9個班的幼兒園,容納200多個小朋友。

用地面積相對班級規模來說,相當侷促,因爲周圍地價頗高,擴展無望,前面的公司花了大半年的時間,也交不出一個滿意的圖紙。

不同材質的教室組合成“搭積木式”的幼兒園

陳俊卻說,這是他從業十幾年來,遇到過最讓建築師舒心的甲方了,設計時間寬裕、對創意的接納度高。

遠觀園區,很像小朋友搭的積木,很多小房子堆在一起,每個小房子內是一個教室,建築師還給每個小房子用了不同的材料:陶板、紅磚、青磚、木材、水泥板、聚碳酸酯板,五顏六色的房子圍繞着公共活動區。

“中國的幼兒園大多強調統一性,而這個幼兒園強調歸屬感和個性化,每個教室都是孩子的‘家’,整個幼兒園是一個‘村落’,住在木頭房的孩子和住在磚頭房的孩子玩耍時,可以相互介紹自己的房子,拉近關係。”

陳俊說,自己還給未來的幼兒園老師挖了不少“坑”:小水坑、小沙坑、攀爬架、屋頂活動區、樹屋,都是傳統的兒童安全重災區。

可靈活佈置的活動空間

“常規幼兒園,你給它做得越省事,對園方來說越好用,但甲方卻讓我們設計能和自然教育結合的幼兒園,孩子將來會弄髒踩亂,都不要緊。”

比如在幼兒園裏藏一條通道,串聯音體室和教室,叫做“無風雨走道”,下雨天從小道繞路,全程無風無雨。

班級的設置是“教寢合一”,到了午休的時間,生活老師帶着孩子們一起擺放墊子,有利於孩子們對午睡產生積極性;不睡的時候,將墊子儲藏起來,又節約了空間。

鋁鎂錳板無眠製造出“雪景”的幻象

幼兒園,從動工到現在已經建了4年,建造過程中就入圍了國際性建築獎Dezeen Awards。現在幼兒園已基本完工,計劃明年春天開園。

穆威:帶着孩子造房子

80後建築師穆威,3年前在武漢郊外朋友租的300畝小島上,設計建造了自己的小島別居,給自己的一兒一女和妻子,提供週末度假、親近自然的生活。

荒島蓋房的其中一個動機,就是女兒石榴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不讓她踩泥,說:“自然不安全,自然不衛生。”

“我不想孩子這麼小就跟自然割裂,和我們這一代人一樣,在鋼筋水泥中長大。”

在島上生活的2年裏,孩子們長大了,8歲的女兒和6歲的兒子,現在都比同齡人膽子更大一些,更敏感一些,也覺得蓋房子不是個特別大的事情。“我會讓孩子參與到我造房子的過程中,家長的陪伴不在於長度,而在於濃度。你思考自己的童年,只會記得和父母相處時最有趣的事情。”

早在2012年,他就帶着一羣孩子一起造房子。

“天空之城”是第一個作品,3個月的時間,穆威並沒有給孩子們任何建議,大家先討論方案,畫草圖,做草模,講設計,小朋友對房子並沒有刻板印象,喜歡房子可以生長,可以漂浮,所以選擇了竹子作爲支撐。

每年,孩子們都會回來給竹子澆水,給房子刷漆。2018年,最初的竹子到了年限枯萎了,整個天空之城就變成了一層房子,一片竹海。

“絲房”選址在了華中科技大學的一片樟樹林中,用鋼絲形成空間結構,用白色麻繩維護結構,展現外觀。房子的創意來自一羣6-12歲的孩子,穆威只是在創意的基礎上,增加安全性的設置,建房子的同時,還給孩子上了一節安全教育課。

“絲房”維持的時間很短,做完一個月就拆了,原因竟然是因爲這個設計太“火”了。Discovery來拍紀錄片,畢業生來拍畢業照,還有人來拍婚紗照,學校很緊張。

“這個房子不可能永遠存在下去,我跟孩子們說‘歲月枯榮’的概念。建築不一定要永恆,像豐碑一樣它存在過,又消失了,挺好的。”

除了以上三處建築,還有許多各地的網紅建築也在本次一條社區票選活動中受到網友喜愛,比如牆體會發光的青磚老洋房、UCCA沙丘美術館、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景德鎮丙丁柴窯、喜岳雲廬瑜伽亭,歡迎大家點擊他們到一條社區查看詳情。

部分資料由穆威、陳俊、陳敏英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