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在汽車旅館裏,我們親親熱熱緊緊相擁,纏纏綿綿流汗的情景,我到現在還會覺得……覺得……”

“心醉神迷?”朵拉抬頭看了男人一眼,問。

“對,心醉神迷!”年輕男人的眼中盛滿熱情。

單身的老女人朵拉以代人寫信爲生。

她眼袋深重,嘴角下拉,眉心緊皺,看起來十分不近人情。

她是電影《中央車站》中的女主角,由巴西的國寶級演員費爾蘭德·蒙特納哥扮演,這部電影拍攝時她已經69歲。

《中央車站》被各國評論家評爲“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它榮獲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外語片”大獎提名,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金熊獎、銀熊獎,第56屆金球獎獲電影類“最佳女主角”提名和“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巴西,當時巴西在經濟上開始走新自由主義的道路,1999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已經出現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公平缺失的問題,人們在經濟發展、家庭問題和信仰危機中浮沉,當時的文盲率也很高。

電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講述了朵拉陪伴約書亞尋找父親,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自我救贖的故事。

這部電影意蘊豐富,我們接下來主要從恨與愛的轉換關係的角度進行探討。

一個人若心中充滿恨,會把人生過成什麼樣子

朵拉的恨源於父親的出走和遺忘。父親在她16歲時離家出走,多年後再次相遇,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我愣在那兒,我只說了這麼一句話:‘你記得我嗎?你還記得我嗎?’

我一看就知道他不記得我,他不認識親生女兒。可是他說:‘漂亮的小姐,我怎麼會忘了你呢?’

於是我說‘對不起認錯人了’。不久我就聽說他死了。”沉重的悲哀和永遠的遺憾。

影片中,約西亞每次和朵拉吵架,都說她“又老又醜”“從來不化妝”,難怪“沒有男人要”。

朵拉的樣子確實不好看,她的外表也反映着她的內心:蒼老,堅硬,嚴肅,絕望。

她用實際行動否認自己只是個“漂亮的小姐”,帶着執拗的反叛。

在朵拉的心中,自己是不被愛的被遺忘的那個,她也總擔心約西亞會忘了她。

被遺忘,就像不存在一樣。多麼可怕。

我們來看看朵拉的生活:

她跟猿猴般靈敏的青年們一起擠地鐵,整日坐在小桌子後面幫人寫信,一塊兩塊地掙錢,還要交車站的“管理費”;

她獨自生活在鐵路附近的老舊公寓裏,唯一的朋友是同樣單身的女鄰居艾琳;

她唯一的樂趣是和艾琳一起拆委託人的信,尖刻地嘲諷他們,對於那些需要代寄的信件,視情況撕毀,或粗蠻地塞進抽屜。

——爲什麼可以不寄信呢?

因爲“巴西的郵政系統不可靠”。她從不擔心遇到麻煩。她是半個騙子,生活在社會底層,依靠同樣處在底層的人們維持生計。

所以賣掉失去母親的約西亞她毫無負擔,可以心安理得地給自己添置一臺電視機。在她的盤算裏,約西亞能被有錢人收養,那是一件好事呢。

朵拉心中充滿對父親的恨,這恨讓她活得又醜又假又壞。

那麼,對於電影之外的我們來說,充滿恨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呢?

有的人活得很壞,有的人活得很拼,相同之處在於都很擰巴,這“擰巴”,最大的問題,是使他們不能很好地感受和表達愛。

但遠不需要爲這樣的人生感到絕望,因爲——

一個人若心中有恨,說明她仍對世界抱有希望

一個真正對世界喪失希望的人,是不在乎的。比如《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他展示的是純粹的虛無和混亂,是一種沒有邏輯的惡。

朵拉當然不是如此,她的善良表現得或明或暗。

她一開始想要撕掉安娜的信,因爲耶穌是個酒鬼,她自己的經歷告訴她:和酒鬼在一起,只會過痛苦的生活。

她賣掉約西亞,請艾琳看她的新電視。艾琳憤怒地告訴她:那些人販子根本不會爲約西亞找個收養他的有錢人家,他們會販賣他的器官。然後摔門離去。

朵拉輾轉一夜。第二天,她用抽屜裏小孩子的照片騙開人販子的門,趁機進入室內,找到約西亞並把他救了出來。人販子衝她喊:“你死定了,朵拉!”

她慌亂緊張,恐懼狼狽。只敢給艾琳打電話。她慌慌張張、義無反顧地帶着約西亞踏上尋找耶穌之路。——約西亞的尋父之路,也成爲朵拉尋找自我認同的救贖之路。

爲何要說朵拉仍對世界抱有希望?電影主要通過三個人來表現。

首先是父親。朵拉始終住在火車軌道附近,舉止像個男人,這些都是對父親的認同和懷念——儘管表面上看好像只剩下仇恨。

第二個是偶遇的貨車司機凱撒。他善良,強壯,寬容。朵拉主動展開追求,熱情地表白,認真地梳頭髮抹口紅;結果凱撒落荒而逃,朵拉躲在百葉窗的陰影后痛哭。儘管如此,朵拉開始找回自己對於女性的身份認同。

最後一個是約西亞。約西亞偷拿商店的零食,朵拉嚴厲地斥責他,將零食收回說要送還給老闆。實際上她只是轉了一圈又出來。

她對約西亞說:“想要什麼就告訴我!我把你拿的那些都買了回來,多餘的錢又買了一些其他的。”

她的虛張聲勢再次被約西亞看穿。然而在這表象之下,朵拉希望自己在約西亞面前是正面的形象和好的榜樣,她希望約西亞發展出善良正直的個性。恐怕只有心懷善意和希望之人才會如此吧?

一路上,朵拉爲何願意爲約西亞不計得失地付出?

除了不忍,還因爲約西亞堅定的信念,孩子堅信父親耶穌是個很棒的木匠、很好的父親,朵拉願意爲約西亞的希望埋單。

希望背後的希望,朵拉自己的希望在哪兒?也許是想要約西亞記住她;也許,是深藏心中的對父親的幻想。

喪失和未獲得孕育了恨。

恨孕育了行動和希望。

而這一切終究要通過愛來了結。

愛是對恨的消解,和一個人的終極救贖

與其說朵拉保護了約西亞,不如說兩個人互相拯救。朵拉幫助約西亞找到回家的路,約西亞喚起了朵拉愛的能力。

在朵拉家裏,約西亞問到艾琳的職業,艾琳讓他猜,男孩兒說:“你們兩個看上去都非常像老師。”兩人都露出害羞和懷念的表情,艾琳回答:“說得對,我們以前都當過老師。”

無論這是不是真實,它喚起了兩人對某段過去的美好回憶。這也許是約西亞給予朵拉,最初的愛和信任。

當凱撒落荒而逃,約西亞安慰朵拉:“你聽我說,你剛纔擦了口紅很好看,非常漂亮。”

在邦吉蘇,當他們獲知耶穌早已賣掉房子去了另一個地方,朵拉已用光所有的錢,她失望幾近崩潰;兩人發生爭吵,約西亞跑開;朵拉在尋找中闖入聲勢浩大的宗教儀式,最後暈倒在地。

當她醒來,發現自己枕着約西亞的大腿,孩子在晨光中撫摸她的頭髮。那一刻,朵拉綻出安心的笑容,她抱住約西亞的胳膊——宛如落水之人意外獲得浮木,又像孤苦的孩子終於找到父親。

這是約西亞對朵拉愛的守護。

約西亞機智地招攬生意,使得朵拉在邦吉蘇代寫信的工作一切順利,這裏的人們充滿感恩、希望和愛,朵拉的心越發柔軟,她綻開笑容,熱心地詢問人們的訊息,她對委託人說“謝謝”“這真是太好了”。

當他們通過寫信掙到錢,完成和“聖人”的合影,約西亞給朵拉買了一條裙子——朵拉最後離開小鎮時換上了這件新衣裳。

這是約西亞對朵拉愛的給予。

正是這些愛讓朵拉有了選擇和承擔的力量:在離開邦吉蘇前寄出了委託人的信;繼續踏上旅途;最後,將約西亞留在哥哥們身邊。

在“世界盡頭”的那個小鎮,以賽亞和摩西拿出耶穌的信,證明他確實如約西亞所想,是個重情重義的好父親。真相揭開,原來耶穌和安娜一直在互相思念,彼此尋找。

朵拉重新相信了愛的存在。

凌晨,她換上約西亞爲她買的裙子,擦上口紅,將耶穌和安娜的信擺在他們的畫像下面,在矇矇亮的晨光中踏上歸途。她在汽車上給約西亞寫信,告別,流着淚完成了對父親的懷念和哀悼。

車上的朵拉,和追到山坡上的約西亞,各自拿出儲存照片的萬花筒,含着淚笑了。

“約書亞,我已經很久沒有寫信了,現在我在車上給你寫信。你說的很對,你爸爸很快就要回到你身邊了。他的確跟你想的一樣好。

……

其實我很想念我爸爸……

很懷念曾經的一切。

——朵拉”

當朵拉意識到自己對父親抱有深深的愛和懷念,她便從恨中解脫出來。

她可以正視自己女性的身份和力量,能夠認可自己的欲求和期盼,獲得接受“失去”的勇氣,能夠重新走上生活的道路。

她對艾琳說:“我這一生犯的錯誤實在是太多了。”幸運的是,她獲得重新出發的勇氣和力量。

當一切不可追,唯有“愛”可以消解“恨”,可以完成一個人的救贖。

而這愛,來自人與人之間最單純的信任和彼此付出。

保拉·麥克萊恩在《繞日飛行》中有一段話:

“假如你思念的人去了足夠遠的地方,遠在地圖的邊緣,他們反而會和你貼得很近,近到無法遺忘。”

這裏飽含着人類對“未完成”的普遍情結。朵拉已經死去的父親,和約西亞未知的父親,於此重合。他們的人生也由此發生交際,得以同行一段路。

然而,即使只是同行一段路,他們也完成了對彼此的救贖。

這個故事意義重大。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災難頻發,尤其是新冠疫情波及全球,它們擊穿了曾經穩固的一切:

發達與落後,富裕與貧窮,安穩與動盪,卑下與高尚……許多事物顯露出脆弱的一面,財富與地位的洶湧力量在公平的審判面前悄然衰弱。

然而,不願留下姓名的司機、輾轉回到崗位的護士、耄耋之年不辭勞苦的國士、跨越重洋的異國援助……在大災大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展現出最堅實的美好和希望。

愛可以取代恨,可以安撫磨難帶來的傷痛。也許是這部經典電影對我們最重要的提醒。

人類終將意識到彼此的愛是所有人的終極救贖。

會有那麼一天。

. END .

【文| 劉徵】

【編輯| 知愚姑娘】

【排版 | 小龍】

往期精彩推薦:

一念之差,她錯過爆紅的機會,意外成就了蔡少芬,原因卻讓人感動

《武林外傳》女演員現狀,姚晨閆妮成收視保障,倪虹潔只能演媽

童星時期的釋小龍、曹駿簡直萌化了,爲啥現在不紅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