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别的同学无意中碰着了,你会怎么做?

是安抚孩子,给他一个拥抱,还是去找这个孩子的家长去理论?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是无意的,如果对方道个歉,小事化了,这事不就完了吗?

可现实中,还真有这种不甘示弱,找“麻烦”的家长。

不久前,在宜宾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校与同学打闹,结果无意中碰撞到了一个小女孩。

可没想到的是,孩子的妈妈和外婆跑到学校,暴力殴打小男孩,不仅给孩子耳光,还击打孩子头部。

两个大人为何要对一个孩子下如此狠手?

据小男孩的外婆在家长群里说,事发前,这个小男孩打了小女孩。

当天,小男孩的母亲还打电话给小女孩的母亲道歉,提出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对方没有表态,可没想到第二天就出事了。

事发后,学校通知了小男孩的父母,其给小女孩的母亲和外婆道了歉。

本以为这事就此完了,可小男孩的母亲发现,孩子的行为似乎有些异样,半夜总是惊醒,甚至还有些哭闹,询问后才知道孩子被小女孩的母亲和外婆打了。

孩子在学校被殴打,学校居然隐瞒了事实,如果不是事发时有老师经过,还指不定会出什么事。

如今孩子身体上受伤,心理上也有了阴影,这能不让人气愤吗?

孩子年纪小,正处在成长阶段,活泼好动是天性,如果玩耍时无意间引发了一点小摩擦或小矛盾,这家长到底管还是不管?如果要管,那到底该怎么管?

不久前,去公园散步时,就看见两个孩子在打闹,孩子间产生了肢体碰撞,其中一个大点的孩子踢了另外一个小点的孩子,结果引来了很多家长的围观。

那个大点的孩子的母亲,生气地质问另外那个孩子,“你为什么打我家孩子,你父母没教你吗?”

然后转头对自己孩子说,“孩子别哭,妈妈在这,看谁敢欺负你。“

年龄小的孩子的母亲,看到后,赶紧走过来,连忙给那个大孩子的母亲道歉。

那位母亲极其不屑地说,“你怎么不看好自己的孩子,你看把我家孩子弄得!”

这样的事,相信不少家长都遇到过,这本来是孩子间的小问题,却演变成了家长之间的矛盾了。

这让我想起了《父与子》漫画中的一幕:

儿子与其他孩子打架,结果被打哭了,便去找父亲,父亲气愤地带着儿子去找对方理论,没想到,对方的父亲也正好赶来。

一番理论过后,处在气头上的父亲与对方厮打了起来,可再看那两个孩子,就像没事一样,又开始在一起玩起来了。

这个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孩子之间的问题,总有他们的解决方式,家长绝不能用成年人的方式来处理,不然会有这些影响:

第一:你给孩子带了一个坏头

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一个正确的示范,不要让孩子形成自我的心态,学会推卸责任,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他人。

第二,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

凡事为孩子强出头,孩子会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遇到问题,只会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形成一定的依赖,长此以往,会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形成很大的障碍。

因此,既然影响很大,家长就不要一次次地卷入孩子的“纷争”。

没有家长希望孩子受到伤害,护子心切是人之常情,但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让情绪左右,任何情况下,失去理智,都是非常不明智的。

这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理性的决策,能做出正确的思考,如果凡事都是“感情用事”,血涌上头,盲目护犊,这样的行为实在是有点不合时宜。

不管孩子在冲突中处于什么地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挫败”感,但不管怎样,都应该先教育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遇到矛盾该如何解决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

如果连基本的对错事非都不告诉孩子,以后他遇到什么事该怎么解决?靠拳头呢还是不断退让?

别平时没事时不管孩子,而一旦孩子出了事就强出头,不要让孩子之间的小问题,成为你不管孩子的借口。

教育孩子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平时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多陪伴孩子,搞好亲子关系,特别是要把握孩子的心理,别让孩子因此而蒙上巨大的阴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