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四川成都。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2時04分綿陽北川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21日12時04分在四川綿陽市(北緯31.84度,東經104.17度)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震中距北川縣14公里,距綿陽市64公里,距成都市133公里,當地網友反饋說震感明顯。

目前,據北川縣防震減災部門報告,北川縣所有鄉鎮暫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報告,存在房屋輕微裂縫和梭瓦現象。此次地震震中所在的,羣衆生產生活秩序正常。

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地震發生後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綿陽等地預警響應。其中給成都市留有34秒預警時間,電視、手機、大喇叭發出預警。有網友表示,我收到預警了,正看着倒數等地震。

當地網友表示:

“手機放邊兒上的,突然響起警報聲,還好聲音開的小。”

“手機突然開始倒數,嚇了我一跳。”

從當地網友的反饋來看,這次地震對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影響有限。

“12:05分,成都市成華區,我感覺到沙發在震動。不是左右晃,是上下震。”

“綿陽遊仙區沒感覺到,剛下課。”

“雙流區有震感!”

“青白江,太有感覺了!”

“龍泉很明顯!”

“”青羊區。坐着沒動。感覺到了,桌子上的水在晃動,沙發也在震動。感覺時間持續不短啊。”

說到地震,好像離我們很遙遠,但真的一發生,災難瞬間就到達面前。特別是當年的汶川大地震更是讓世人體會到什麼事是真正的災難。

我們應該感到慶幸,這次預警的成功統已經彰顯了我國在地震預警方面的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着科技提升,人們會越來越有安全感。

關於地震預警,簡單地說,它是在大地震發生以後,請注意是“地震發生以後”,在發生地震附近的地震監測臺站檢測到地震,馬上發出警報:“我這裏地震了!”,從而使距離地震較遠的地方在破壞性地震波還沒有到達之前可以避險和逃生。

用專業的科學理論解釋就是,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利用縱波(P波,主要使地面上下顛簸)比橫波(S波,主要使地面左右顛簸)傳播速度不同而產生的時間差,與時間賽跑,在威力更大的橫波到達預警目標之前發出預警。

它也是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優勢,提前向周邊地區發出的地震信號。

研究表明,預警提前3秒,傷亡人數可降低14%,預警時間10秒,傷亡減少39%;時間爲20秒,傷亡減少63%。

另外,我們不應忘記,技術只是保障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運行的一部分,地震預警系統各項功能的發揮還取決於民衆的防震減災素質以及對地震預警系統的熟悉程度。而這就需要大衆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對地震預警系統的瞭解,並能夠在接收到地震警報信息時從容選擇最合理的緊急逃生避險措施進行自救,這才能讓預警系統的各項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發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