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蜀國的支柱,同時也是魏國最大的威脅。在對外軍事方面,諸葛亮多次北伐,可惜每次都是因爲糧食喫光了而退兵。因此,最後一次北伐中,諸葛亮選擇了在五丈原屯兵,讓蜀軍在當地種糧食,這樣就可以和司馬懿的魏軍拼消耗。諸葛亮這樣的做法,讓曹魏上下很頭疼。

然而,天命不由人。正當諸葛亮部署北伐戰術的時候,他病死了,蜀軍只能撤回成都。對此,許多蜀漢王朝的支持者都認爲,倘若諸葛亮沒有病逝在五丈原,北伐很可能會取得勝利。

然而,這種想法實在是太感性了。北伐大業,是蜀漢與曹魏之間國力的抗衡,而不是個人才華的比拼。打開地圖就可以發現,當時曹魏的地盤大概等於蜀漢的10倍,人口、軍隊數量、糧食等等,全部都是蜀漢集團無法匹敵的。更何況,曹魏是防守戰,本就是以逸待勞,士氣也很旺盛。

而諸葛亮充其量只能帶着10萬軍隊來北伐,曹魏只靠着雍涼地區的邊防軍就可以應付,根本不用調動荊州方面和北部戰線的精銳軍隊。兩者的實力懸殊,是肉眼可見的。

再說,在個人才華方面,蜀漢方面也處於下風。諸葛亮雖然是文武全才,可惜只懂得治軍,卻不會打仗。當初在子午谷奇謀的問題上,諸葛亮否定了魏延的方案。事後,諸葛亮自己總結說,魏延的想法太冒險了,但自己是一個穩重的人,因此放棄了。

由此來推論,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是穩紮穩打的策略。這種風格的統帥,在實力佔優的時候不會有問題。但是,當時蜀漢勢力是最弱的,要想獲得軍事勝利只能是冒險激進。所以,司馬懿最後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肯定他治軍的能力,而不是打仗。

當然,如果諸葛亮沒死在五丈原的話,也許最後一次北伐不至於這麼灰溜溜一仗沒打就撤回成都。好歹,也得和司馬懿鬥上幾個回合。也許有人會說,讓蜀軍屯兵不就是可以長期對峙了嗎?這種想法,太過於片面。

因爲當時諸葛亮有10萬軍隊,這麼大體量的軍隊糧食消耗,根本不是那點屯兵屯田就可以滿足的。事實上,大部分的糧食還是要靠蜀國的成都平原來支撐。再說,蜀軍遠離家鄉長期在雍涼地區屯田,時間長了士氣一定會低落,對於蜀軍來說這纔是最可怕的事情。

因此,諸葛亮或許對於第五次北伐的戰鬥過程比較重要,但就算他活着的話,也無法改變蜀漢與曹魏集團在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再說,他那種指揮風格,司馬懿早已心知肚明,應付起來遊刃有餘。所以,北伐結果不會因爲諸葛亮而更改,這是早已註定結局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