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逆風的小草

"要像趙章成同志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某開國元帥評語

相比抗日神劇中神槍手的離奇射擊技術,開國少將趙章成的炮彈射擊技術更加離奇,在我軍軍史上留下永久性的傳奇色彩,以至於民間流傳“古有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現有趙章成三炮定天下,炮神威武!”

這並不是什麼誇張的說法,“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上個世紀我軍可謂是奇才輩出,許多將士們都是身懷絕技。特別是在紅軍時期,多次遇到生死危機,每當關鍵時刻,總有奇人出現拯救紅軍,這些人彷彿就是上天派來的天兵天將保佑着紅軍,護佑着中華。

趙章成就是這麼一個奇人,他文盲出身,炮彈射擊技術卻是爐火純青,達到了令人歎爲觀止的地步,在大渡河邊,他用僅剩的三發炮彈全部命中敵軍重武器部署的火力點,爲大部隊渡河打開了生死通道,避免了被聚殲的命運,毛主席爲此親自頒發命令,親授他“神炮手”光榮稱號。

他的傳奇遠不止此,有的人天生就是來演繹傳奇的,因爲他們的故事講出來令人生疑,卻又只能望其項背。

稟賦異常,演繹傳奇

趙章成1905年出生在河南洛陽市老城,1927年參加馮玉祥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大字不識一個,是一個標準的文盲。馮玉祥治軍嚴格,他要求士兵必須學習認字,學不會不給飯喫,趙章成爲了有飯喫逼着自己學會了識字。

趙章成在西北軍裏擔任炮擊炮手,稟賦異常的他掌握了精確的迫擊炮操作要領,而且總結出許多土辦法,達到了百發百中的地步。1931年,他隨軍圍剿紅軍,4月在江西白沙戰場“自動參加了紅軍”並擔任紅軍獨立師特務營排長,5月調任紅三軍炮訓隊隊長,9月改任紅三軍九師炮兵連長,此時的紅軍缺乏大炮之類的重武器,趙章成的技術幾乎無用武之地。

直到第三次反圍剿(編者注:1931年7月~9月)結束後,我軍用繳獲的迫擊炮,三七平射炮等組成一個炮兵營,由趙章成擔任營長,這才讓他開始大顯神威。

他在紅軍隊伍裏非常有名,因爲他有兩門絕活:一手絕活叫跳眼法;第二手無炮架射擊。最爲關鍵的是百發百中,他簡直成了紅軍攻堅戰裏的“利器”。

趙章成演示“單手操炮”

跳眼法:他不用任何的瞄準具,目測,伸出拇指摁住目標,先閉左眼、再閉右眼,然後就能測出和目標之間的距離,誤差據說不超過三米。無炮架射擊:他打炮可以不用炮架,無炮架射擊,一手託着炮,一手上彈然後就打,角度全憑手感,他打出來的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幾乎可以說是百發百中。

紅軍遭遇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長征,蔣介石安排重兵進行圍追堵截,長征途中險象環生,大戰不斷,小戰無數,幾乎都是硬骨頭。趙章成隨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在烏江、遵義、婁山關、大渡河、安順場、瀘定橋、臘子口等著名戰役裏,以其百發百中的射擊技術,發揮了重大作用。

令趙章成威名遠揚的戰鬥是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準備渡過大渡河。24日晚,先頭部隊趕到安順場,佔領了該地。安順場一帶大渡河寬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聳立。在紅軍到達之前,川軍第五旅第七團1個營搶佔了這一地區,正在構築工事,憑險防守,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情況對紅軍十分不利。

蔣介石派重兵把守,後續增援部隊源源不斷,企圖憑藉天險大渡河一舉圍殲中央紅軍,讓我軍成爲“石達開第二”。25日晨,紅一團開始強渡大渡河。18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也就是先遣隊,他們心裏明白這次渡河,關係全軍成敗,他們一定要戰勝一切困難,完成任務,爲全軍打開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

雖然先遣隊有我軍輕重武器的火力掩護,但是大渡河被敵軍視爲不可逾越的天險,又有更強大的火力點部署,尤其是位於對岸制高點碉堡裏的三個機槍火力點對先遣隊渡河後形成致命威脅(編者注:十七勇士登岸後,沒有可依託的陣地,完全暴露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情況十分危急。

此時,趙章成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他親自出馬,用全軍僅剩的三發炮彈,在缺少瞄準鏡與炮臺,絕對沒有試炮的機會的情況下,僅用左手托起沒有炮架的炮身,全憑自己的手和經驗技術來代替瞄準裝置,三發炮彈全部命中目標,摧毀了三個堅固工事裏的機槍火力點,令敵人自亂陣腳,亂作一團。

十八勇士趁機一鼓作氣殺向慌亂的敵軍陣地,搶佔了有利地形,後續增援部隊得以快速上岸,此戰中趙章成功不可沒,三發炮彈起到了力挽狂瀾的神奇作用,中央軍委親自簽發命令,授予他"神炮手"光榮稱號,從此“三炮救長征”的說法不脛而走。遺憾的是,長征後續的戰鬥中,如飛奪瀘定橋等,我軍已經沒有炮彈可用,趙章成的技術沒了用武之地。

大渡河的神奇三炮令是趙章成的成名之作,但不是他的巔峯,他的傳奇還在繼續。抗日戰爭中,趙章成的炮彈射擊技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在129師任職的時候,有一次與日軍交戰,交戰中我軍繳獲敵軍三門迫擊炮和一大批炮彈,部隊攻擊急需炮火支援,無奈卻無人會操作打炮。

趙章成在六位毫無炮戰經驗戰士的協助下(編者注:6名戰士只負責裝填炮彈),一人同時操作三門迫擊炮不間斷射擊,直到炮管打紅,快速射擊的情況下還是發發命中,一發炮彈直接從碉堡機槍眼射擊進去,令日軍不可思議,百思不得其解:這是什麼鬼,真是邪乎?被俘的日軍交代說他們指揮官判斷八路軍有一個迫擊炮排在進行齊射!

爲此,很少讚揚部屬的某位元帥評價他:“要像趙章成同志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1940年百團大戰最後一戰關家堖戰鬥中,趙章成帶領十幾名戰士悄無聲息運動到日軍據守陣地附近三十米處,6分鐘內連續發射了240發炮彈,平均一秒半一發,他大膽採用採用了88.5°的特大射角(編者注:這種射角有着巨大風險,稍有不慎炮彈就會落在射擊陣地)進行快速射擊,炮彈幾乎是直上直下地成串飛上天空,落入敵陣地。

日軍陣地岡崎支隊近千人被猛烈的炮火打得鬼哭狼嚎,所有的輕重機槍也全成了廢鐵,還沒弄清楚炮彈是從哪裏打進來的就死傷過半,陣地很快失守。

關家堖戰鬥八路軍指揮所舊址

戰後,步兵旅首長致信給趙章成說,“你不僅是百發百中的神炮手,而且表現了堅決勇敢,戰鬥積極,所以說關家堖的勝利就是炮兵的勝利”。

另外,趙章成在抗日戰場上對付龜縮在碉堡和據點裏的日僞軍還揣摩了一個土辦法:使用辣椒麪炮彈轟擊。他將辣椒麪摻雜在炮彈的炸藥中實施近距離射擊炮擊據點和碉堡裏的敵人,效果相當好,大大縮短了攻堅時間和殲敵難度。

百團大戰後,日軍在其控制的區域內大肆修築碉堡和崗樓,目的是想封鎖和困死我軍,擺在八路軍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拔除日軍的碉堡和崗樓等據點。

要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最好能裝備大量的平射炮和山炮。我軍在作戰中雖然也繳獲了一些敵軍的平射炮和山炮,但是在小米加步槍的時代,由於基本上沒有運輸這些龐然大物和生產與之配套的炮彈的能力,只好將它們大都棄置不用。所以靠大量的平射炮和山炮來拔除日軍的碉堡和崗樓等據點,客觀上是不具備條件的,必須另闢蹊徑。

製造辣椒麪炮彈(影視資料)

適合山地游擊戰的迫擊炮是最佳選擇(編者注:迫擊炮在部隊裝備最多,但是像趙章成一樣的神炮手卻是獨一無二的),但是迫擊炮不能平射,它是曲射炮,彈道是拋物線,而不是直線。迫擊炮的這種特點導致無法快速摧毀碉堡和崗樓類垂直工事,怎麼辦呢?部隊首長向趙章成下達了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將迫擊炮進行改造,讓迫擊炮能夠平射摧毀碉堡和崗樓。

接受任務的趙章成和20幾名經驗豐富的炮兵將士經過三個月的苦思冥想和反覆試驗,於1942年8月,終於試製成功迫擊炮平射的拉火擊發裝置,使迫擊炮這種曲射炮增加了平射功能。

我軍的迫擊炮從此如虎添翼,大幅度地提高了戰鬥力。中央軍委得知這一革新成果後,十分欣慰,於1943年11月電令一二九師:“聞悉你師研究成功迫擊炮平射裝置,甚好。請將迫擊炮平射裝置的構造與使用方法,速派幹部帶樣來延安教授。”這項一炮多用的奇蹟,成爲迫擊炮發展史上的新創舉。

迫擊炮的這一改進,實現了一炮多用的功能,不僅使我軍的迫擊炮成爲抗日戰場上的摧毀日寇碉堡、崗樓等據點的撒手鐧,而且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鬥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趙章成將軍講述改裝迫擊炮爲曲射、平射兩用炮的經過

結語

憑藉“獨門絕技”,趙章成屢建奇功,後來還擔任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建國後的1964年,年過花甲的老將軍下到基層連隊,與戰士們同喫同住,言傳身教,向戰士們傳授他那爐火純青的射擊技術。

趙章成在抗日戰爭中改造成功的平射曲射兩用迫擊炮(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的一級文物)

1964年,老將軍已經60歲了,但是還是能夠做到彈無虛發。全軍大比武之後,楊得志將軍向首長彙報大比武成果時說:

“經過大比武,現在我們的迫擊炮手不用炮架、底盤、瞄準鏡也能發發命中,比趙章成還行了。”

首長聽後,很開心地笑了。1969年11月,老將軍病逝,在他的靈位前擺放的是兩座精製的迫擊炮模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