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國家一直不安分,明明自己已經有這麼大的的地了,還要不停覬覦別人的領土。周邊國家都不待見的印度究竟是怎麼想的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從印度的地形來看。

從喜馬拉雅山,一直伸到印度洋的南亞次大陸上分佈着許多的國家。印度得天獨厚,英國殖民者走之前給印度圈了大片的面積。其中印度中南部的德干高原佔了印度40%的面積。表面上看地勢平坦,平均海拔只有六百到八百米,很適合種地。

但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降雨十分不平均,雨季旱季反差很大。想要在這種地方種好地,需要優秀的水利灌溉技術。沒有這樣條件的印度在這一區域人口承載能力實在有限。

所以,在東北部的恆河平原成爲了首選。恆河平原地形平坦,恆河水還算充沛,工農業的生產都很方便,畢竟沒有水了直接抽,要比修水庫什麼的要方便多了。這裏還集中印度大部分的工農業和人口。印度的首都和許多大城市都聚集在這一區域,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也是相對好很多。

印度的東北部的富饒也給印度帶來了擔憂。這裏是印度的心臟,但北面與尼泊爾,不丹接壤,還與我們西藏地區接壤。喜馬拉雅山脈地勢高,形成了我邊界對印度的居高臨下優勢。以高打低,向來都是佔優勢的。印度在邊境的阻擊計劃很可能會變成潰敗。那退守平原嗎?

但是如果發生衝突,在西藏地區部署的遠程火力和導彈能在很短時間內攻擊到首都等戰略目標,當然包括平原蹲點的朋友。常規部隊一路推下來,印度也無險可守。一旦印度玩火玩過了頭,很可能首都要搬家。

更別說巴基斯坦還在旁邊看着,隨時隨地來一腳。這樣的境遇使印度想要北擴獲得緩衝帶。天真地認爲只要把領土劃過山脈就能緩解危機。同時,也希望購買更多先進的主戰坦克,希望在事情不妙的時候在恆河平原打一場裝甲阻擊戰。同時空軍裝備的大量中型輕型戰鬥機也是希望在城市密集的心臟地區打絕地反擊。印度對外則發展出各種邪門歪道做領土宣稱,希望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能夠切香腸一樣切領土出來。很可惜,對於周邊那些從戰火中走來的國家,這一套根本不管用,反而最後自找苦喫。只有印度靜下心來專心發展,與鄰國和平共處,不要去挑戰他們捍衛領土的決心,這纔是最現實和最好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