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雜七雜八的軍閥當中,親信部隊能夠保留到時間最晚,並且職務還能一路晉升,最後還得以善終的,其實有一位,那就是粵軍出身的餘漢謀。海南島解放的1950年5月,餘漢謀仍然能夠率部隊成建制逃臺,而此時幾乎所有的軍閥部隊,都已經被解放軍打殘或者消滅了。

到這個時間點,桂軍已經被四野全殲,閻錫山的老巢太原也已解放,西北馬家軍更是樹倒猢猻散,滇軍盧漢起義,川軍殘部起義,連西北軍殘存的劉汝明所部,也在逃臺登陸時被繳械,民國年間那麼多軍閥部隊,還有誰?當韓先楚兵發海南島的時候,餘漢謀還有三個軍的番號50000餘人馬,並且最終也未被全殲,大部渡海跑了。

說餘漢謀這廝比較厲害,不是他抗日如何英勇,也不是作戰能力怎麼強,而是在民國亂世中政治眼光相當準確,也頗有手腕,所以既能依附於蔣系勢力存在,又能保持一定的獨立性,說是中央軍雜牌隊伍,其實還是軍閥。一個軍閥最後能夠出任陸軍總司令,並在逃臺後晉升陸軍一級上將,比之白崇禧、閻錫山等人明顯狡猾的多。

餘漢謀是純正的粵系,廣東肇慶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六期,這一期堪稱名將如雲,比如薛嶽、張發奎、葉挺、顧祝同等等,所以從資歷上說,餘漢謀起點不低。不過早期的仕途並不順暢,加入粵軍後,直到北伐取得決定性勝利的1927年,纔是第四軍第11師副師長,而這會的張發奎、顧祝同都是軍長,薛嶽和葉挺也都是師長了,一個“副”字差別很大。

粵軍在陳炯明叛變、許崇智下野之後,其實陷入了一個羣龍無首的狀態,在張發奎反蔣的過程中,另外一派在陳濟棠的領導下投靠了老蔣,並且在蔣桂戰爭中協助中央軍擊敗了張發奎、李宗仁的聯軍,於是陳濟棠得到了廣東的軍政大權,一躍成爲“南天王”。而餘漢謀正是陳濟棠所部的骨幹將領,到1936年的時候,陳濟棠主要兵力有三個軍,餘漢謀已經是其主力第一軍軍長。

但是陳濟棠骨子裏面仍然是個軍閥,一旦形成事實上的獨霸廣東,也開始不聽南京政府的招呼,尤其是在堵截紅軍長征的作戰中不願賣力,事情最終也敗露,因此逐漸又跟老蔣矛盾加深。1936年6月1日,陳濟棠聯合白崇禧再次通電反蔣,史稱“兩廣事變”。而兩廣事變的走向和解決,是餘漢謀脫穎而出的重要節點。

在日寇步步緊逼的1936年,再搞軍閥內戰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所以兩廣事變遭到各界反對,陳濟棠手下的李漢魂等將領乾脆離開部隊到香港,廣東方面的空軍也被戴笠收買而倒戈,關鍵時刻,曾經被陳濟棠修理過的餘漢謀也開始動搖。老蔣命令陳誠系統的上官雲相,以妻舅的關係爲橋樑,頻頻拉攏餘漢謀倒戈,7月7日,餘漢謀在上官雲相陪同下飛到南京向老蔣表忠心,兩天後通電宣佈倒陳。

主力第一軍倒戈,則陳濟棠的勢力瞬間土崩瓦解,只好宣佈下野,使兩廣事變得以和平解決。餘漢謀期間立下大功自然要被封賞,1936年9月以陸軍中將特加上將銜,擔任第四路軍總指揮和廣東綏靖公署主任,實際替代了陳濟棠在廣東的地位。不過餘漢謀的精明之處在於,他雖然有地方軍政實權,卻從不公開違抗南京的命令,在老蔣忙於解決西安事變和對付日本人的情況下,雙方相安無事。

抗戰爆發後成爲廣東的最高軍事長官,1937年10月在日軍進攻下棄守廣州,率廣東省長吳鐵城、廣州市長曾養甫和軍政機關撤往粵北,因被譏爲:“餘漢無謀,吳鐵失城,曾養無譜”。兩廣劃爲第四戰區之初,司令長官是由軍政部長何應欽兼任的,餘漢謀當然不敢造次,可是1938年以後粵軍老將張發奎繼任,餘漢謀就不開森了,畢竟雙方不屬一個派系,當年還曾經兵戎相見,所以矛盾不斷。

比較而言,餘漢謀畢竟是“反蔣黑歷史”較少的軍閥,所以在他不斷的鬧騰之下,最終在廣東境內單拉出一片區域組建了第七戰區,餘任戰區司令長官,其實兵還是那麼多地盤也沒多少,但是與張發奎平級且不受其節制,餘漢謀就舒服多了。解放戰爭之初,廣東是蔣軍的大後方,因此餘漢謀第七戰區被轉建爲衢州綏署主任以及陸軍總司令等職,其麾下的粵系部隊也多被投入內戰戰場。

我軍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後,爲鞏固江南半壁,老蔣再委餘漢謀爲廣州綏署主任、華南軍政長官,企圖重整部隊在粵境頑抗,可又哪裏是四野大軍的對手。1949年10月終於遭遇大敗,率殘部逃上海南島,然後再被四野部隊乘勝追擊趕出海南,逃臺後就任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1965年晉一級上將,1981年去世,年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