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 10月下旬,美國東部秋色正酣。弗吉尼亞州小城夏洛茨維爾顯得頗爲安逸。市中心步行街上,有人悠閒地散步,有人正在室外享用咖啡。然而,若走得更“近”一點,一道傷疤昭然若揭。

2017年夏天,這裏發生了一場震動全美的“白人至上”騷亂,折射出美國極右勢力抬頭、種族政治加劇的現實。

這場騷亂被視爲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標誌性社會事件之一,也被他的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稱爲下決心參選的原因。新華社記者日前重新走訪了這個距離美國首都華盛頓不算遠的小城。

10月20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拍攝的曾經發生暴力事件的地點。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當時的場景很可怕,這一事件無疑是我們歷史中的一個低谷。”當地居民薩姆納·布朗對記者憶起往事,仍心有餘悸。

2017年8月11日晚,極右團體成員聚集在位於夏洛茨維爾的弗吉尼亞大學校園內遊行示威,高喊納粹、白人至上主義等口號。12日,極右分子繼續在當地集會,與抗議他們的人羣發生衝突。一人駕車衝撞人羣,造成1死19傷的流血悲劇。

2017年8月12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執法人員在集會現場附近警戒。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三年後,種族問題不啻爲今年美國總統選戰最具火藥味的話題,猛烈撕裂着大選年的美國。

特朗普在事發後曾稱極右翼集會者同抗議他們的人羣“雙方均有責任”,其立場引發美國朝野廣泛批評。壓力之下,特朗普隨後發表聲明譴責發生在夏洛茨維爾的暴力事件。但批評人士依舊認爲,特朗普對白人至上主義等極右翼羣體的譴責不及時、不徹底,是在縱容這些勢力。

2017年8月12日,在美國舊金山,人們爲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暴力事件受害者舉行燭光守夜。新華社記者徐勇攝

今年8月,特朗普的對手、前副總統拜登在接受2020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則說,正是夏洛茨維爾事件以及特朗普當時的反應讓他下定決心競選總統。

今年5月,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傷疤再一次被狠狠揭起。白人警察暴力執法造成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全美隨後爆發長時間、大規模反對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執法的示威活動,其間也頻頻發生騷亂和暴力事件。種族問題成爲今年美國大選最熱門、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

6月13日,抗議者手舉弗洛伊德的肖像通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大橋。新華社發

特朗普強調“法律與秩序”,力挺執法人員嚴厲執法,同時大肆攻擊“激進左翼”。拜登則強調美國存在系統性種族主義,抨擊警察暴力執法。共和、民主兩黨立場對立,訴求涇渭分明,大多時間各說各話、雞同鴨講。

美國近期一系列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爲美國種族關係正在惡化。那麼,身處昔日“風暴眼”的人們又怎麼看待這一問題?

夏洛茨維爾當地居民羅恩·雷耶斯對記者說,種族主義在美國一直存在,但過去幾年來美國社會變得更加撕裂,種族主義問題更加突出。

10月20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拍攝的曾經發生暴力事件的地點。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梅森·皮克特已近古稀,是特朗普支持者。他總是站在弗吉尼亞大學附近,舉牌抗議他眼中的左翼政策和政客。這與傾向於支持民主黨的“深藍”夏洛茨維爾顯得格格不入。有人路過時向他投來鄙夷的目光,還有人用嘲諷的語氣讓他趕緊回家。

皮克特告訴記者,他雖然不喜歡特朗普的爲人,但支持其強調的“法律與秩序”議題。他還認爲,種族主義在美國其實沒那麼嚴重,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人都是“小題大做”。

當地投票站已對選擇提前投票的選民開放。志願者布朗是一名民主黨支持者。她認爲美國人依然很有必要努力追求種族正義,但也表示並不希望看到暴力行爲。

就在夏洛茨維爾步行街附近,一面紅色磚牆被人用粉筆寫滿了標語,以紀念在三年前騷亂中喪生的32歲女子希瑟·海爾。其中,比較顯眼的一句是“離開但未被忘記”。

10月20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拍攝的曾經發生暴力事件的地點。牆上寫着“離開但未被忘記”。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路過此處的非裔退伍老兵賽勒斯·託利弗告訴記者,騷亂給夏洛茨維爾乃至全美造成的傷痕至今都沒被撫平,解決種族問題恐怕道阻且長,他也不敢說美國種族關係未來到底會走向何處。(記者:孫丁、鄧仙來、興越、胡友松、檀易曉、劉傑;編輯:孫浩、唐志強、徐曉蕾;視頻剪輯:孫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