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農村的變化真的相當大,如果你幾年不回家,那麼就會發現周圍的生活環境都在向着城鎮化方向發展,說起變化最大的,自然是農村人的意識,在以前農村人給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思想比較傳統,這主要還是源於農村與和城市聯繫的比較少,而現在農村的人們意識也越來越超前。

以前在大家的意識裏,親戚關係都看的非常重,親戚多了大家互相幫助,家裏有個婚喪嫁娶也都互相走動,尤其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走親戚可謂是農村的人們最喜歡的傳統,有些親戚可能平時忙,而走親戚實際就是爲了攀談感情,尤其家裏有老人的,這親戚走動更是頻繁,不過現在卻出現了相反的景象,走親戚前些年還會走個過場,而現在很多人都是你不來我不去,尤其一些年輕人,在我們農村有這樣一句順口溜“80後偶爾走親戚,90後不願意走親戚,00後不知道走親戚”,年紀越小的人聽到走親戚似乎非常的牴觸,慢慢的就出現了你不來我不去,隨之就出現了“斷親”,意思就是說親戚之間也不再走動了,毫不誇張的說,現在有些親表兄弟之間都互相不認識,而老人依然比較傳統,他們希望親戚多走動,但面對此類問題也比較無奈,年輕人對此自然是不以爲然,那麼問題來了,爲何會出現“斷親”的問題呢?

1、生活所逼

“生活所逼”簡短的四個字聽起來有些不好聽,可能有人要說,不走親戚和生活所逼有何關係呢?首先,現在的農村人基本都是在城裏忙於生計,農村即便現在發展了,但就業崗位少之又少,而分崩離析的生活就導致了很多親人之間難以見面,筆者最深刻的一次看到的新聞,央視在去年採訪春節回家的務工人員的時候,一對夫妻在廣東居然三年沒有回過家,連自己孩子都不知道多高了,更何談親戚之間關係去維護呢?另外大家爲了生活平時見面少了,慢慢也就不再聯絡了,親戚之間的關係自然也就越走越遠。

2、聊不到一塊去

以前走親戚那交談起來能從上午到晚上,可現在別的不說,就說現在的年輕人,讓他們去走親戚,到了親戚家都不知道說些什麼,因爲每個人接觸的事物不同了,有的人可能一直生活在農村,而有的人可能生活城裏,大家本身就很少聯繫,彼此之間也比較陌生,見面之後更是沒有什麼話題可以聊到一塊去,所以大多數的年輕人是不願意走親戚。

3、親情還不如友情

以前農村哪有那麼多人出去打工,很多人都是在家務農,所以親戚之間都覺得這親戚纔是最親近的人,正所謂姑表親打斷骨頭連着筋,你再看現在,小的時候兄弟姐妹在一起那是最親的人,比父母還要親,可長大後就真成了親戚,而頂多也就是這一代人,下面的子女基本也就不再聯繫了,主要就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覺得友情更重要,比如說很多人寧願去找同學和朋友玩也不願走親,和朋友和同學可能有說不完話,自己有難處首先想到的也是朋友和同學而不是親戚,所以親戚在他們看來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4、利益燻心

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可再看現在,只要親戚之間涉及到金錢的關係就會產生矛盾,另外就是富親戚永遠看不起窮親戚,而窮親戚不敢登富親戚的大雅之堂,以前親戚之間互相幫忙,哪有要錢的,現在再去看,你讓親戚去給你割麥子哪個不要錢,哪還有什麼親情,所以既然大家都是爲了利益,雖然表面上都過得去,但實際內心早已經沒有了親戚這層關係。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這是我們農村的一句俗話,而在我們農村現在走親戚或許你還能看得見,可是以後像00後之後,他們真的還在乎親情這層關係嗎?親情本身就需要互相走動,而你不來我不去,那麼這親戚自然也就斷了,所以在這裏筆者也希望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其實是相互的,大家都要彼此珍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