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綸 來源:功夫財經

女性到了45歲,男性到了50歲,如果想找工作,想進武漢吉慶街勝利街菜場做售貨員估計是沒戲的。

日前,正在改造升級的勝利菜場貼出了《入駐須知》:其中要求“女售貨員年齡不超過45歲,男售貨員不超過50歲”。廣大人民羣衆紛紛“炸鍋”。

我就納悶了,爲什麼女性過了45歲,連賣菜都不行了?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歧視嗎?

是的,“3.0市場標準管理”需要學習一系列的規範,那就讓人家去學習,爲什麼要用年齡來限制就業機會?

在目前的形勢下,以年齡歧視排斥本來就屬於就業“老大難”的“4050”羣體,不僅僅有違於“穩就業”的既定方向,而且也是在逆潮流而行,因爲中國其實是一個加速“老齡化”的社會。

1

給普通人一點活路纔是正道

仔細來看勝利街菜場的《入駐須知》:

第一,入駐者必須接受3.0市場標準管理,有能力按照“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統一結算、統一服務”要求規範作業和操作的企業。

我認爲這是沒什麼問題的,菜場建設方有權確立市場的運營標準。

不過,問題在於第二條:必須接受超市化管理,售貨員入駐上崗前接受付費的兩週封閉式培訓並考試合格,女售貨員年齡不超過45歲,男售貨員不超過50歲……

40歲、42歲的就一定比46歲的考試能力、工作能力強嗎?不一定吧。

《入駐須知》是三個公司聯合發出的,而且面對記者“45歲、50歲的限制是否違法”的提問,該市場的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回應稱:“違反哪條國法?不覺得有風險嗎?(攤販)每天搬上搬下,你得考慮身體強度啊。”

該工作人員以及背後的公司,確實一點常識都沒有,既沒有讀懂中央“六穩”的要求,“六穩”的第一條就是““穩就業”,也沒搞清楚我國憲法、就業促進法、勞動法等法律都有禁止就業歧視的規定,還如此理直氣壯。

做超市售貨員這種不需要太高深技能的工作,都不讓45歲的女性上崗,這不是人爲增加社會矛盾,故意往大齡就業者傷口撒鹽嗎?

至於“身體強度”的問題,難道不是入駐菜場的經營者,應該考慮的問題嗎?你一個物業出租方的手,也伸得太長了吧。

菜場建設方後來解釋說,此年齡限制並不針對原經營戶,對希望進駐的原經營戶會適當放寬年齡限制。這真是霸道到了極點,還“適當放寬”呢,租個檔口賣菜謀生居然像被恩賜一樣,菜場建設方真是好大的威風。

菜場建設方的正確做法是:出於對歷史情況的尊重,無論原經營戶多大年紀,只要能通過考試,或者能找到合理替代方案,能夠按照要求規範作業和操作,就應該優先原經營戶的入駐,這是一個基本的商業倫理底線,也是做人的底線。

至於經營戶願意僱傭30歲還是55歲的人,難道不是其作爲個體經營的基本權益嗎?如果僱用55歲的人可以減少成本,雙方自願,而且也能在規範操作方面達標,那麼可不可以呢?完全可以。

你們有什麼資格做出“45歲、50歲的限制”?接下來是不是還要要求顏值上等、大專學歷以上、會彈鋼琴,甚至笑不露齒,實在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

武漢剛剛遭遇了疫情的重創,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給普通人一點活路,大家共渡難關不行嗎?能不能不這麼作?

透視新聞,歧視是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大一點:更嚴重的問題是養老金的缺口和老齡化持續加深的問題,現有的養老金體系和資金現狀其實需要人們工作到更大的年齡。

2

有必要對就業歧視救助做出界定

民政部在近日的發佈會上介紹,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邁入中度老齡化。也就是說,未來的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少,類似日本。

在日本還有不少上了年紀的人在開出租車,或者在餐廳上班,我在日本旅行的時候見過不少這樣的老人家,他們彬彬有禮,頗有風度,工作嚴格按照規範操作。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年紀大了還要工作當然不算是一件美事,不過也沒辦法,大背景是日本的養老金不足。

日本總務省在今年“敬老日”(9月21日)到來之際公佈了老齡人口數據,根據該報告顯示,截至9月15日,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0萬人,達3617萬人,人數創歷史新高;在總人口中的佔比,也增加0.3個百分點至28.7%,佔比爲全球最高。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什麼?就是僱用年紀比較大的人成爲趨勢:日本的《高年齡者僱用安定法》要求各企業自2021年4月起,將員工的退休年限延長至70歲,或是廢除退休年限。

今年7月,日本家電零售集團野島電器宣佈,正式將員工的退休年限從65歲放寬至80歲。80歲,真是情何以堪。

預計到2037年,日本社會的贍養率將達80.5%,到2060年接近100%,日本人民很緊張,日本人民也沒啥辦法。

相比之下,類似勝利街菜場這樣的機構,還真的是在揮霍中國僅剩不多的人口紅利,讓四五十歲的人有活幹,對於社會而言是一種減壓,把他們扔到失業人羣裏,對於社會而言,就是在製造隱患和“炸彈”。

而且我們也要做好準備,未來可能會延遲幾年退休。

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顯示: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大約有1.8億人,約佔總人口13%;2025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將超過2.1億人,約佔總人口的15%。

如果以60歲及以上作爲規劃老年人口的標準,中國老年人的數量到2050年將接近5億。

但是中國的養老金早在2018年就出現了缺口,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新聞顯示,《中國財政報告2019:誰來給我們養老?》披露:2018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結餘是11622億元,如果除去國家財政的補貼實際盈餘是負數,-6033億元。

這是連續第六年爲負數,北方某些省份的養老金累計結餘早就轉成負數。

情況很嚴峻,國家有必要未雨綢繆,對相關法律法規中的就業歧視的定義、認定標準、救助體系等做出明確界定,尤其是年齡歧視,以應對已經到來的老齡化巨浪和養老金缺口的問題。

而且某些人士因爲種種原因,到達退休年齡之後,沒有資格領取退休金,或者退休金遠遠不足以覆蓋生活所需,那麼更應該從法律層面給予他們的工作權益以更強大的保障。

類似武漢勝利街菜場這種《入駐須知》就是在給社會“埋雷”,不但引起全國側目,而且可能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實際上,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個案:據媒體報道,2010年1月7日,59歲的河南省省委書記盧展工,在沒亮明身份的情況下,體驗應聘一家廣告公司的媒體發展員,被對方以“年齡過大”爲由拒絕,公司方稱,即使“有一定的社會關係,能拉來一定的項目”也不行。 

整個社會對大齡求職者的歧視是普遍存在的。

3

菜場升級改造不能缺少一個考覈標準

某些菜場的管理者和某些基層地方政府管理者一樣,喜歡以自以爲是的“高大上”或者“統一整潔”作爲治理目標。

菜場的方向是所謂超市化管理、3.0市場標準管理,動輒要人家付費培訓,動輒嫌棄某人太老,不宜上崗。

街道則是要求所有商戶統一招牌,有的地方掛出的招牌死氣沉沉,搞得一條街和鬼街一樣。

至於哪些人會因此導致生活無着落、商戶心中的怨氣,以及市民的吐槽和觀感,他們是不管的,這正常嗎?

無論是菜場的升級改造,還是街道的招牌標準化,其實都不能缺少一個考覈的標準:讓絕大部分利益關聯者感受到公平,進而滿意、舒心。

菜場的建設以及招牌的更替,是生髮於城市生態中的系統工程,有關人士要學習江蘇無錫火車站,爲特殊人羣設置無健康碼通道的善舉,給普通人更多溫暖,讓他們在這不容易的大環境下少受些委屈,少經歷些衝擊。

某些人士的管理方法、審美標準還停留在蠻荒時代,總是對自己手中那點小小的權力念念不忘,以折騰他人爲樂事,以爲強硬就是管理,以凸顯自己的智商、情商以及審美能力的缺陷,貽笑大方而不自知,真是可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