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時,爲了更好的指揮軍隊,解放軍進行了一次重大調整,五大野戰軍分爲更細緻的十六個兵團,加上三個起義改編的兵團,一共是十九個。

這十九個兵團的司令員每一位都威名遠揚,其中有元帥徐向前,大將陳賡、許光達等,即便是起義的陳明仁、陶峙嶽、董其武建國後都被授予了上將,但有一人很奇怪,他是四野下轄的四大兵團司令員之一,所立下的戰功絕不少,卻成了這十九人中唯一沒有軍銜的,他的名字叫程子華

左起第四位程子華

程子華的資格很老,1926年就已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受黨組織派遣考取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老蔣叛變革命後,程子華參加了廣州起義。

起義失敗之後輾轉到了嶽維峻的部隊中做兵運工作,1929年底成功發動大冶兵暴,此次兵暴得到紅五軍及地方黨組織的配合,獲得極大成功,程子華也由此併入了彭老總指揮的紅5軍。

到了中央蘇區工作之後,程子華也展現出了他的軍事才能,歷任紅35軍307團團長、獨立三師師長、紅五軍四十師師長、二十二師師長、粵贛軍區代參謀長等職,可以說他也是中共早期軍事力量的奠基人之一。

1934年時程子華就已成了紅25軍的軍長,在長征過程中突破了敵人的封鎖,成功到達陝北蘇區。1936年,他升任爲紅十五軍團政委,跟徐海東一同率領紅十五軍團參加了東征戰役,掃平了障礙,迎接二、四方面軍,實現了三大紅軍主力會合。

程子華

也就是說,在紅軍初期也是最艱難的時期,程子華就已是軍隊高級指揮官了

抗日戰爭時期,程子華被安排到了冀中地區工作,任冀中軍區政委、晉察冀中央分局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等職,一度僅次於聶榮臻元帥。爲晉察冀根據地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等到1943年聶榮臻奉命回延安後,程子華代理分局書記、代理軍區司令員和政委,差不多相當於晉察冀軍區的第一人,頑強地抵抗日寇的大掃蕩,鞏固擴大了晉察冀根據地。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程子華仍是站在指揮前線,指揮隆化戰役解放熱河全省,著名的遼瀋戰役期間,更是組織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讓國民黨部隊無法增援錦州,這場戰鬥決定了錦州戰役的走向,甚至能影響到遼瀋戰役的結局,可以說功勞甚大。

1949年整編之後,程子華作爲十三兵團的司令員率部南下,衡寶戰役中作爲西路軍對白崇禧集團窮追猛打,配合兄弟部隊解放了湖南全境。

程子華(左一)與聶榮臻(左二)

不過在結束了衡寶戰役後,程子華就被調離了部隊,開始在山西省工作,歷任山西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等職務,此後的大部分時間主要以經濟建設爲主。

其實1955年最初的授銜名單上本來是有程子華名字的,當時有21位已離開軍隊但與軍隊有很深歷史淵源的人都有機會被授軍銜,程子華是擬授預備役大將軍銜。

但是最終中央決定沒在軍隊系統工作的人基本都不參加評定,因此程子華也就錯過了這個機會。

程子華晚年

其實按照程子華的資歷來說評個上將是沒什麼問題的,至於他爲什麼會被調離軍隊,個人認爲有以下這些原因:

一、程子華調動得非常頻繁,基本上工作一段時間就換一個位置,由此脫離了原來的主官,沒有足夠的人脈及功績。

二、入關的第一戰沒打好,且險些影響了主席的大戰略。遼瀋戰役取得勝利後,主席的目標就是保住北平這座古都,爭取和平解放。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將駐守北平的國民黨精銳35軍調離,讓其喪失死守的本錢。

因此主席命令華北野戰軍圍攻張家口吸引35軍去支援,同時密令東北野戰軍入關,一同在北平之外圍殲35軍。

傅作義見張家口被圍,考慮到遼瀋戰役剛剛結束不久,認爲東北野戰軍要休整三月以上,於是下令35軍馳援張家口。這一切都在主席的謀劃之中,然而程子華卻擅做主張了,他接到死命令是去圍剿35軍,但經過密雲時想順手拿下。

最終密雲是拿下了,但是激戰了兩個晝夜,浪費了時間及兵力不說,還讓當時駐守北平的傅作義有了警覺,知道東北野戰軍已經入關,急令35軍返回北平。最終還是主席下了嚴厲命令,付出巨大代價才阻住了35軍。

程子華的順手之戰差點影響到了主席的整個布控,35軍如果回了北平,那此後的戰局就難說了。

三、他與直屬上司林彪的關係也很一般,兩人之間的交集並不多,除了塔山阻擊戰時林彪下過死命令之外,兩人幾乎就沒什麼交流。

以上幾大原因綜合下來,程子華最終也就被調離了軍隊,不過後來在八十年代初期,他被調任中央,雖未授銜卻也是副國級的要員,他爲黨立下的功勞值得銘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