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平樂》播出以來,細心的觀衆可能發現了,徽柔公主自會說話起稱呼自己的生母爲“姐姐”,卻稱皇后爲“娘娘”(孃孃),這讓我們看的是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姐姐”一詞本就起源於宋代,在皇室非嫡出的皇子皇女用來稱呼自己的生母的。而不管嫡出庶出他們都尊稱皇后爲“娘娘”或“孃孃(音同‘娘’)”。比如在劇中宋仁宗就稱呼劉太后爲“大娘娘”。於此同時,“娘娘”還可以作爲對後宮妃子的尊稱,所以平時皇子皇女們稱皇后爲“孃孃”的頻率更高一些。

這就是在《清平樂》中禾兒懷上徽柔的時候,官家就曾經對皇后說過,日後孩子出生了,還不是叫你“娘娘”叫她“姐姐”。那個時候都遵循嫡庶有別,即使自己親生的又如何。

除了皇子公主出生後要管生母叫“姐姐”之外,在《清平樂》中徽柔公主是官家的第一個孩子,所以大家也可以叫她“大姐”。女子之間仍然互稱“姐”或“姊”,男孩們則稱“哥”,不分長幼,按排行區分。徽柔公主作爲長女,依然然按排行稱呼。下面的幾個孩子“三哥(兒)”、“九姐(兒)”等。難怪在《紅樓夢》中,都是“哥兒”“姐兒”的。現在看來這樣的稱謂應該都不陌生吧,這些稱謂無關乎年齡輩分,只是一種暱稱罷了。

其實宋朝是最講究“仁,義,禮,智,信”儒學五常。在對其它稱呼上也很有講究。“朕”是皇帝的自稱。但我們稍加留意,其實皇帝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這樣自稱,“朕”是用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或對宮眷談正事時。平時日常生活,大多時候還是用我”“吾”自稱。

然嬪妃對帝后自稱爲“臣妾”或“妾”。也有位分不高的稱“奴家”或“奴奴”,皇后在皇帝面前自稱爲“臣妾”。

而太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自稱“老身”。皇帝和宗室在身爲帝后的父母、祖父母面前自稱爲“臣”,而不是“兒臣”。由此可見,只講君臣不講親情。

太子與王子的自稱,日常大多用“我”或“吾”。在皇帝皇后面前可稱“兒臣”,對下人們可用“小王”。

公主自稱平時沒什麼講究,平時可以稱“我”,但正式上表章時要稱“妾”。在神宗朝之前,長公主本來有表章不稱妾的特權,但後來禮院議謂:“男子、婦人,凡於所尊稱臣若妾,義實相對。宋朝太講“禮”了。

普通人男子多自稱爲“某”,也有謙稱“僕”的。而女子更多的自稱爲“兒”,後來也有的女子謙稱爲“奴”同時,也有女子自稱爲“某”的。高官與手藝人之間都是平等的自稱。民間自稱“我”、“孩兒”或自己名字。

相較於上面的幾個稱呼“官家&娘子”這兩個就好懂很多了。在宋朝,人們一般尊稱皇帝爲“官家”,嬪妃則爲“娘子”。比如張貴妃被稱爲“張娘子”,然徽柔公主的生母則稱爲“苗娘子”。而《清平樂》中帝后這對cp互稱皇后官家。當然有時私下也稱“丹姝”。

說了這麼多不難看出,宋朝真真的是個講究的朝代。看來,追劇也不完全打發時間呀。還可以學以自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