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囉裏羅說講故事,從歷史中品味人生,我是你們的朋友,阿強。

一說到唐朝的名將,你第一時間會想到誰秦瓊?薛仁貴?安祿山?李光弼?郭子儀?高仙芝?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說的主角,我今天想說說王忠嗣,那麼他是誰呢?他就是唐朝第一猛將,李光弼和郭子儀都曾經是他的手下,安祿山也不過是拿來制衡他的一部分罷了。

那麼王忠嗣究竟有多厲害呢?下面我就給你帶來他英勇的事蹟。

王忠嗣(705-749年),原名王訓,山西祁縣人,其父王海賓官至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也是一門猛將,但是在於吐蕃的武街大戰中戰死沙場。那年王忠嗣年僅9歲。唐玄宗在他父親的葬禮上看到王忠嗣,甚爲喜愛,稱讚他“此子有冠軍侯之貌”。並且認他爲義子,陪伴太子讀書。

王忠嗣不負衆望,在他18歲時便離開朝廷,被任命爲兵馬使,參加了他精彩的軍事生涯的第一戰--玉川戰役。當時他偵察到吐蕃的軍隊正在玉川檢驗軍隊,就帶領300騎兵,乘着夜色,突襲吐蕃軍隊,斬首敵衆上千人,俘虜4000多人,俘獲牛羊數萬頭。吐蕃王贊普倉皇出逃。年僅18歲的少年,打出瞭如此完美的仗,讓王忠嗣的名字響遍華夏大地。

自從這一戰後,他便站在抗擊吐蕃的第一線,天寶元年,對吐蕃發起了青海湖戰役,大破吐蕃北線主力,全殲吐蕃軍隊,還打的吐蕃的盟友吐谷渾歸降大唐,給與吐蕃沉重的打擊。自此,吐蕃在河西地帶的影響力大大減弱,由對唐朝戰略進攻被王忠嗣打成戰略防守。還大膽提拔了當時還是小將領的李光弼、郭子儀。我們作爲後人,都知道,這兩人也是非同一般,可見王忠嗣眼光也是非常的毒辣。

自從武則天征討契丹失利後,契丹的勢力不斷膨脹,大唐對其的討伐5次都失利了。契丹成爲了唐朝的一根刺。爲了解決這個後患,唐朝派出王忠嗣去討伐契丹,王忠嗣率領十萬大軍,奚族和契丹聯軍20萬迎戰唐軍於桑乾河,雙方在桑乾河展開決戰。王忠嗣帶領的軍隊,如猛虎下山一般,三戰三捷,打得契丹軍隊四處逃散。奚、契等三十六部全部向唐軍投降,自此,契丹的威脅也被解除了。

王忠嗣鎮守邊疆幾十年,極大的守衛了大唐的安全。王忠嗣兼任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節度使。當時四鎮兵力總共有26餘萬人。實爲大唐第一猛將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