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TokenInsight CEO Matt Hu:區塊鏈將對金融業產生全方位的變革 

華夏時報記者吳敏北京報道

10月23日,由《華夏時報》、水皮雜談、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以及Cointelegraph 中文共同主辦的“探索變革,服務產業2020華夏時報產業區塊鏈峯會”在北京召開。

在區塊鏈+金融圓桌論壇環節,TokenInsight CEO Matt表示,區塊鏈技術正在給金融基礎設施非常薄弱的國家提供便捷服務,比如當前非洲傳統金融體系下,雖然當地非常依賴來自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家人匯款,但手續費高、便利性極差。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合規穩定幣的體系結合移動互聯網可以幫助用戶便捷、低成本的實現跨境匯款用。以新加坡和加拿大政府發起的Project Ubin及Project Jasper爲代表,發達國家政府同樣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跨境清結算通道,能幫助本國居民和中小企業直接進行跨境貿易清結算。放眼看世界,區塊鏈技術已經在不同領域以不同的形態,爲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人提供服務。

“區塊鏈最終會對金融行業產生全方位的變革。隨着Paypal等全球支付公司接受當比特幣作爲支付媒介以及USDT等穩定幣的發展,加密貨幣和實體經濟的結合將更加深入。” TokenInsight CEO Matt說道。“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區塊鏈技術還不夠完善和成熟,而金融業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Matt表示當前加密貨幣的應用仍集中在交易環節,但未來一定可以應用在貿易和消費領域,整個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Matt指出,由於區塊鏈技術目前仍舊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市場對區塊鏈項目專業化的調研和評判成爲一項亟待解決的工作。與傳統的股票、債券類金融衍生品的評級系統類似,區塊鏈項目的評級系統也應考量多方面因素。作爲“首家定義通證評級的專業機構”,TokenInsight在國際通用評級方法基礎上融合了二級市場通證的特點,將評估體系分爲風險評級和價值評估兩個部分。其中評級報告結合於通證現狀與長期展望,更着重於風險性質評估(不代表預測價格波動)。本着獨立性、客觀性、公衆性的評級工作原則及真實性、一致性的數據原則,TokenInsight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現狀與長期展望的動態發展歷程,創建了專業的區塊鏈評級模型。“我們正嘗試着用一個比較規範的行業分類和評價體系解決這些問題。”

“同時,區塊鏈領域沒有強有力的託管機構和清算體系,導致整個行業發展受到限制。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包括我們和幣核科技合作,就是想推動這個市場的透明化,能夠讓整個行業更加規範,在滿足監管和合規要求的條件下爲全球用戶提供服務。”Matt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DeFi湧現了很多優秀產品,規模突破了百億美金,但也出現了不少高風險項目。DeFi的參與者很難評估這裏面的風險,有人說DeFi與P2P很像,那麼它會不會像P2P一樣曇花一現?如何避免DeFi項目的風險成爲衆多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對此,Matt坦言:“DeFi確實存在泡沫。6月底總鎖倉質押規模不到20億美元,短短3個月就超過了100億美元。泡沫一定會破滅,作爲普通投資者一定要非常小心。但在我們看來,DeFi是區塊鏈與金融結合最緊密、也是可能出現殺手級應用的領域。作爲基於區塊鏈的金融基礎設施,Defi仍處於發展初期,當前比較好的項目還是以海外項目爲主。很多海外公司在逐個把具備完整功能的獨立模塊構建起來,同時有些公司通過把不同公司開發的獨立模塊拼起來構建新的產品與服務。使得整個Defi生態的發展進入快車道。但很多國內的公司更偏向於做一個大而全的東西,這樣反而限制了自己的範圍和應用。

Matt指出,DeFi和P2P的本質與核心商業邏輯完全不同。DeFi是去中心化、由智能合約保證交易執行的體系。從法律層面來講,DeFi的風險更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