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25日電(曹楨)土坯房、籬笆院、碾磨坊、打穀場……2015年以前,這些都是通遼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廟屯村村民的生活日常,如今,成了遊客追求的詩與遠方,也是他們脫貧致富的依託。這幾天,一支50多人的幹部拓展培訓團隊正在廟屯村土舊的原生態鄉村裏,汲取新知識、更新現代化理念。

一支拓展培訓團隊正在廟屯民俗旅遊村進行拓展訓練。新華網 曹楨 攝

廟屯村的轉變,是當地壯大集體經濟、加快推進脫貧攻堅的一次成功探索。

2015年,爲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白音他拉蘇木在廟屯村西側建設了新村,將89戶村民整體搬遷。村舊址被完整保留下來,建起了廟屯民俗旅遊村。2017年,全體村民作爲股東,註冊成立了旅遊公司,建設了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水沖廁所、超市等,旅遊接待能力不斷完善。2018年起,旅遊村每年接待遊客近20000人次。旅遊村不收門票,每年通過民宿、餐飲接待、土特產銷售收入23萬元。原來村民靠種地爲生,如今不僅能在旅遊村靈活就業,年底還能分紅。

深秋季節,周邊自然風景區已是遊人稀少,但廟屯村的遊客依然絡繹不絕。

通遼市位於科爾沁草原腹地,地形地貌兼具沙漠、草原、湖泊等特點,居住着155萬蒙古族羣衆。美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是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先天優勢。因地制宜搞發展——被貧窮困擾多年的鄉村、嘎查,通過發展文旅產業找到脫貧增收的路子。

遊客在國家4A級景區孝莊園的核心區達爾罕親王府參觀。新華網 曹楨攝

“孝莊故里”是通遼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國家4A級景區孝莊園所在的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近幾年依託這張名片帶領農牧民發展農家樂,打造庭院產業。截至今年10月,花吐古拉鎮建檔立卡的904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距離孝莊園20公里的花吐古拉鎮浩日彥艾勒嘎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村落,村裏有不少樹齡500多年的古榆樹,其中最“年長”的一棵,長在村民白秀花家院子裏。

8年前,白秀花開起農家樂,取名“古榆香”。她和老伴兒在前廳待客,兒子兒媳在後廚掌勺,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還請了3位村民幫忙。旺季過後算算賬,“古榆香”今年純收入20萬元不成問題,再加上種地收入,30萬元會在年底穩穩落袋。

白秀花經營的“古榆香”農家樂。新華網 曹楨攝

科爾沁左翼後旗散都蘇木牧民李順,最近也開始盤點今年的收入了——還清了給父親治病欠下的20萬元債務;在草甘沙漠景區牽駱駝掙了2萬多;還有上種地的收入,今年“挺好”。

科爾沁左翼後旗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土地貧瘠,曾是國家級貧困旗。過去在荒漠裏受窮的農牧民,如今在荒漠裏淘出了“金”。

科爾沁左翼後旗散都蘇木牧民在草甘沙漠景區實現靈活就業。新華網 曹楨攝

李順工作的草甘沙漠景區,是散都蘇木車家窩堡村的集體產業。貧困戶通過土地資金入股、景區就業、開辦農家樂、牧家樂等形式,參與到景區的產業鏈,還可以將自家的駱駝、馬投入景區實現營收。景區成立三年,車家窩堡村實現整村34戶、108人全部脫貧,村集體經濟增收近500萬元。2020年3月,科爾沁左翼後旗退出了國貧旗序列。

北方寒冷的冬季很快要來,很多景區已關門謝客,在扎魯特旗圖布信嘎查經營家庭牧場的牧民洪格爾巴特爾,正思考着如何利用好冬季草原冰雪資源,發展冬季旅遊。

2019年,他的家庭牧場純收入150多萬元,其中旅遊收入50多萬元,直接帶動4戶貧困牧民脫貧。今年受疫情影響,旅遊收入下降,但他通過養殖富硒牛補齊了收入。

“冬天的草原更有特色”洪格爾巴特爾說,他計劃冬天在家庭牧場舉辦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動吸引遊客,讓更多農牧民全年都能從牧場賺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