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是满清开国于摄政王(多尔衮),亡于摄政王(载沣),兴一后于(孝庄),亡一后于(慈禧)。满清开国的时候,满清宗室多有枭雄之辈,能征善战勇冠三军,从豪格到多铎,从济尔哈朗到岳托。而满清的末期的满清宗室除了会提笼架鸟,创造人类之外啥也不会了。而实际上呢,满清末年的宗室里不是没人才,最有能力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良弼,一个是端方。二人如果掌权结局不敢说,但肯定比载沣强。可惜的是二人最终都是死于非命。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如果指望最贫瘠的土地长出最丰硕的果实简直是不可能的,满清最后的一个军事人才良弼,生于末世无论如何挣扎,命运是注定是悲剧。如果生在清初,良弼必然是亲王顶戴,世袭罔替。满清末世没有人才,没有军事人才,也没有宰相之才。整个满清宗室完全是一堆造粪的机器。慈禧与光绪都知道,但身为其中的一员,他们也是“忧心如焚”,希望宗室们振作起来,为大清,为爱新觉罗效力,毕竟江山社稷是咱们的,可以这番苦口婆心的讲话没有任何作用。

但也不能说,慈禧老佛爷没有想办法,从满清末年到民国初年,日本士官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清末民初培养起来的很多高级将领都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如何应钦,阎锡山,蔡锷,唐继尧,最有名是就是蒋百里,蒋介石虽然不是正规日本军事士官学校毕业,但也花五千大洋买了一个文凭。在满清时期,日本士官学校最初一共是三期,当中一共有160人毕业,这其中只有三个满人。不能说朝鲜太后不送,主要是满人吃不了这个苦,不肯去学,老太后总不至于捆了去吧,学不好还不如不去,这个道理老佛爷还是明白的,在三个人毕业的满人当,舒清阿,做着一辈子机关,默默无闻,最后也是啥用也没有,铁忠倒是不错,天天喊着绞杀革命党,自诩豪格再世,莽古尔泰复生(你看他比这人)既然如此忠勇,摄政王载沣自然要重用,让辅佐湖广总督镇守武昌,你还别说,武昌起义一爆发,湖广总督瑞徵就在总督府后墙打个洞爬出去了。而负责打洞就是铁忠。还有一个就是良弼了,他是唯独一个人才,文武兼备(仅针对满清宗室而言)应该说,无论是革命党还是袁世凯都惧怕良弼他三分,有人居然说他是多尔衮转世。

良弼是满清宗室,虽然也姓爱新觉罗。但已经很远很远了,他的头一辈是努尔哈赤最小的弟弟巴亚拉之子巩阿岱的直系后人,根本不是皇帝的直系皇族,祖上出的最大的官就是大学士是伊里布,良弼就是伊里布的亲孙子,而这个伊里布就是参与鸦片战争谈判那位爷。自己烙下一个汉奸的名声,所以他的直系一脉生活的很不好,很凄苦。良弼自幼父亲早亡,和寡母一起长大,自幼生活在成都,他出生的时候宗室的黄带子没有资格带。都被割掉了,将为就“觉罗“。只能带红带子,直到后来发迹宣统才下旨,才把黄带子给他重新系上,也就是说,良弼他是一个很普通旗人,一个没有父亲的孤儿,能有什么样遭遇我们也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还不是在北京,他这个八旗子弟和普通老百姓区别也不大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着良弼,现实的生活让他饱受人间冷暖。真的,也许苦难是最好的老师,良弼很能吃苦,加上天分不错。所以各个方面发展的都不错。

在朝廷主动招募满人和宗室去日本留学的时候,良弼是主动要求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因为这是他唯一出路。良弼去日本士官学校认真学习,根据档案积累,他的学习相当的刻苦,而且成绩不错。在1903年毕业回国。正赶上满清政治革新,新政之下用人之际,如此一来,作为最优秀的满人军事人才,良弼立马就得到重用。况且良弼还是宗室,良弼在军中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和制定政策,是对朝廷招募新兵,制定军事制度做出了自己的成绩。1906年,满清举办第一次南北新军军演,良弼担任北军裁判长。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良弼没有直接带过兵,更没有领兵打仗,他一直是在陆军部军资府(总参谋长部)担任职务,满清的的军事指挥体系基本上是在他的手里建立起来的。

但是在满清这样一个满人整体没落的环境里,像他这样的人才注定恃才傲物,也注定曲高和寡,遭人嫉妒,他越优秀,满人越厌恶他,当然,良弼也瞧不起这些酒囊饭袋,满如此一来,良弼也就很难有作为了,在慈禧死后的1908年,应该是良弼崛起掌控军权的时机,进入中枢的时候,可惜,身为宗室的他没有进入满清“内阁”连一个副职都没有捞到,依旧是陆军部的一个司长,只加了一个协统的军衔,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军长。也是是一个空头军长,麾下无一兵一卒。虽是宗室,但祖上就是远支。打江山的时候,谱系里没有他,论贵论尊论荣论辈也轮不到他。

但最大悲哀在于,他的聪明和才智恰恰衬托出了其他宗室的无能和愚蠢。当时的禁卫军(御林军)实际的掌权人是摄政王载沣的弟弟载涛,这位二十六岁禁军最高长官载涛是个京剧票友和超级戏迷,就知道在家唱戏《连环套》,演黄三泰。载涛啥事不管,禁卫军军实际上就是良弼当家。《清史稿》记载良弼:刚果有骨气,颇自负,虽参军务,无可与谋!日有忧色。《清史稿》写的时候,清朝刚刚灭亡才两年,不少人是见过良弼的,这个评价应该是相当有准确性的。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摄政王载沣倒是忙活一阵,但是屁用也没有,最初载沣让大饭桶陆军部长荫昌出征挂帅。有人问:为何不派良弼,摄政王载沣说得非常好:家里必须有一个能人坐镇,而且必须得是宗室,必须自己的人当家才能保护皇上。现在来分析,如果把良弼派出去,武昌起义虽然不一定能镇压,至少要比荫昌要强。而此时良弼虽然在君咨府也就是总参谋部任职,但是他依旧是调不动一兵一卒,包括他的同学张绍增,吴禄贞,蓝天蔚都与良弼私交很好,但根本不会听良弼的。谁都明白,此时的满清已经日薄西山,没有人与他一心一意了。当荫昌作战不利,载沣要起复袁世凯的时候,良弼上书载沣,反对起复袁世凯出山,但是他人微言轻,根本不起作用。载沣甚至责问良弼:当初罢免袁世凯,你反对,现在起复袁世凯你也反对,你到底是怎样一个想法?

眼看着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开始南北和谈出卖朝廷,面对人头猪脑的摄政王,良弼和铁良等人组织宗社党。意图挽救危局,由于他们在军中和朝廷里有些人脉,有些声色,宗社党的叫嚣声音也不小,给袁世凯的的逼宫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袁世凯恨良弼入骨,但这时候革命党来帮忙了,革命党核心骨干彭家珍决定刺杀良弼,由于彭家珍经常与军界行走,各个方面都很熟,虽然不认识良弼,但那个时候已经有照片了。很快就弄来良弼的照片记牢。通过朋友弄来一身标准的满清禁卫军军服。捆上炸弹登门拜访良弼,但恰逢那天良弼出未归,彭家珍就在良弼家大门附近等候。不多一会良弼回府,彭家珍拿着名片求见良弼。带近前的时候,突然投掷炸弹,一共投掷了两枚炸弹,良弼被炸弹炸伤左腿,彭家珍则当场牺牲。

有人说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良弼根本不至于死,但袁世凯暗中给看病的西医重金将良弼毒死。良弼死前有言:我辈军人,死不足惜,但见朝廷不可为,故组织宗社党以挽救天下,今我死,大清亡矣,刺我者,真知我也!巧合的是,彭家珍留下的遗书和良弼的说法也相似,他说:反对共和而具有才干和能力者唯有良弼,此人不除,共和必然难以成功,暗杀者与被暗杀者良知也。良弼死时三十五岁,彭家珍二十四岁。

良弼一死,宗社党顿时作鸟兽散,朝中大臣也纷纷躲避天津避难,有人说这是袁世凯干的,晚清最后的忠臣良弼葬礼无比凄凉,前来吊唁的人寥寥无几。良弼遇刺最大的获益者是袁世凯。实际上这事儿还真不是袁世凯干的,良弼是保皇党无疑,是宗社党的创始人和灵魂,良弼的思想并不守旧,他赞同戊戌变法。梁启超谭嗣同良弼也十分敬佩。他和蠢猪一样的满清清贵不一样。他不赞同把权力收到满人手里,对汉人中的人才,他极力招揽,吴禄贞,蒋方震都是得到他的推荐,才得以在满清朝廷任职的。但良弼毕竟是满人,不可能见自己的祖宗失去江山社稷,就他而言底线也只能是君主立宪,可惜独木难支,满清的最后一个人才就此完结。

满清的第二个人才就应该是端方了,任何一个国家统治的末期,牺牲掉的往往是那个最优秀的人,良弼是这样,端方也是如此。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端方的能力而且远远高于良弼,与良弼武将出身不同,端方是是文官出身,他绝对属于满人之中翘楚,旗人三才子。那桐,荣庆和端方是宰相,那桐,荣庆是宰相,唯独端方是不是,端方是地方官出身,满族正白旗,端方政治才干十分出色,思想开明又能干,游历过欧美各国,见过世面,在那个满人普通低能的岁月里,端方显得十分突出和扎眼,用鹤立鸡群形容并不为过,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曾说,和端方谈话的时候,很难想象他是一个满清贵戚,端方深受慈禧太后的赏识,满清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封疆大吏,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端方都干过,自洪杨之乱以后,基本上就是汉人的专属职务了,可见端方的能力和才干。

端方是满人中为数不多支持戊戌变法和积极倡导满清预备立宪的满清贵戚,更难得是一直就在竭力推动此事,满清外出考察宪政五大臣他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在欧美国家考察颇有风姿。回头在写给慈禧的政治报告里说:朝廷若能立宪,皇上则可世袭罔替替。后来大凡抓住革命党,处置比较温和,一律不砍头,只是驱逐了事。端方既然得到慈禧的支持与喜爱,就必定被隆裕和摄政王载沣的厌恶。慈禧刚死,端方就丢了乌纱帽,作为罕见的满人能臣,实在是冤枉。原因在于他和袁世凯是儿女亲家,既然摄政王罢黜了袁世凯,他的嫡系自然是一律罢免,在这些的势力当中,端方无疑是首当其冲。摄政王上台,第1件事就是把自家最能干的满人给铲除了,想不垮台都难。

后来,由于四川爆发保路运动,由于摄政王措施不当,四川就此发生暴乱,朝廷此时实在是没有办法,端方这才被重新启用,受命督办汉川鄂汉铁路,替这个末世王朝办一件最得罪人的大事。闲赋在家的袁世凯多次打电报给端方,叫他不要做此事,称病在家,不出一年,天下必有大变,现在最好跑到天津租界当愚公。而端方不听执意要前往是四川督办此案,端方觉得他无法置身事外。因为一旦四川局势恶化,势必导致湖广不安,但端方自然也不会一个人前往,摄政王没有给端方派遣一兵一卒。端方为了自身的安全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团的新军作为护军,然后就准备入川处理此事。

但端方到达资州就不走了,因为从四川传出了的消息是局势已经失控,自己带着一 个团根本无济于事,于是端方就在资州观望起来。但这个决定最终要了端方的性命,在资州端方还是做出了一定的举措,首先他做出的姿态是,对保路运动成员采取温和的态度,要求四川巡抚所有释放被捕人员。和平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在不断恶化的局势面前已经没有用了,四川现在已经是一壶沸水,各个团体越来越激进,停在资州等待消息的端方根本无法控制局面。

刚过没几天,武昌起义爆发。端方带着这一个团,实际上就是从武昌带出来的,老家一造反,这些士兵也就慌了神儿。一夜之间,这些士兵就剪了辫子,纷纷都要回家参加起义,也有要保护家人的。此时的端方已经失去了了控制军队的能力,不久,端方就和他的弟弟被士兵架的出来,端方对士兵说:我待你们不薄,士兵说那是私人,我们要求是回武昌,端方又说:你们的军饷银子马上就到,你们可以拿着银子就走,我们各奔东西,士兵们干脆就不说话了,不大一会儿士兵就把端方和他的弟弟按在板凳上砍了脑袋,然后装在了事先准备好的木匣里,带回了武昌。

实际上端方没有放过一枪一弹,但是他却在四川的资州被带去的新军士兵割下了脑袋。端方成为满清灭亡之际,名气最大的牺牲者,一个王朝的统治末期,最先丧命的往往是这个朝廷里最优秀的人才,端方和良弼都是这样的人。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