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天下发生了一场巨变。

这场巨变,给整个中国历史换了一套“操作系统”。

因此,尽管没有发生名义上的改朝换代,但后世仍然把巨变前后的两个时代区隔开来。

天下巨变

就在南方的吴越还在为霸业拼死一搏时,沉寂的中原大地发生了一连串“黑天鹅事件"。

超级大国齐:新兴势力田氏居然攻杀了齐景公,并击败了旧世族,完全控制了齐国。

超级大国晋:新兴势力魏、赵、韩已经在实际上瓜分了晋国,晋公“反朝韩、赵、魏之君”。

齐、晋,两个旧时代中原地区最强大的诸侯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被新兴势力所取代,说明:天下,正在发生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

1、经济的游戏规则变了。

齐、晋的新兴势力之所以如此嚣张,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已经变了。

随着铁器、农耕的推广,生产力大幅提高。井田制的集体劳动被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取代。

田氏、三晋,这些新型贵族以更“惠民”的政策,将劳动力从其他贵族手中吸引过来,实力大增!

从此之后,实力强弱,不再仅仅取决于你的氏族地位,只要你的政策更好,就能够招揽更多的人口,获得更强的实力!

2、内政的游戏规则变了。

自三代以来,官职是由贵族世袭的。

现在,既然诸侯可以换,那么,其他官僚为什么不能换呢?

于是,从李悝变法开始,各国陆续做出调整:官吏不再贵族世袭,而是由国君授予有才能的人。

这是自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以来,破天荒的事情!

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乐毅、白起、王翦、苏秦、张仪、范睢,这些在旧时代不可能获得机会的人物,成为战国最杰出的人物。

在旧时代根本不可能获得机会的人物,纷纷喷涌而出,成为时代的主角。

而此后的历史上,更是有无数出身不高的杰出人士喷涌而出,扬名立万!

这个改变对历史的影响,恐怕比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要大!

3、战争的游戏规则变了。

过去,游戏的主题是争霸。

规则是:1、大国拉拢一帮小弟;2、大国带着小弟击败,或威服其他大国,获得霸权;3、霸主“会天子争刑”,进行利益分配。(霸主可得到的利益当然是最大的)

当时,中小诸侯加在一起,地盘、人口,在天下格局中的比重依然很高。

大国只有遵循起码的外交、道德底线,才可能获得小弟们的拥护,从而威服其他大国,获得获取利益的最佳位置。

因此,尽管“春秋无义战”。但各大国依然受礼乐、宗法观念的约束。

所以,当时的战争,尽管如火如荼,但仍然充满“道德感”。

当时,即使是被视为南蛮的楚人,打仗也颇为讲究。泌之战时,追击的楚军看到撤退中的敌人行动不便,居然下来指导对方怎么逃跑···

战国时,这套不管用了。

魏惠王称霸,搞垮了自己;齐国接力,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倒是没有参合霸业的秦国闷声发大财。

因为:此时的大国,已经很难再从小国中获得什么利益。小国的倒向也对天下格局起不到太大作用。

霸主,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可以分配,相反,却要承担保护小国的沉重负担。

不管你是不是霸主,要想获得利益,只有去攻击其他大国,找其他大国抢!

从此,战争的目的,已经不是“威服诸侯”,而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战争,从此脱去了礼乐的华丽外衣,变成赤裸裸的你死我活!

可以说,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春秋与战国,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操作系统。

后人对春秋、战国的划分

正因如此,历代史家,都将东周分成春秋、战国两个时代来看待。

春秋,原本是指《春秋》(除鲁国外,列国都有自己的《春秋》,但只有鲁国的《春秋》流传到了汉代),战国主要是指秦齐楚等七个具体的好战大国。

从汉代开始,春秋、战国,成为各自时代的名字。

司马迁指出:孔子《春秋》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孔子断更后的“春秋后”时代,截然不同。

春秋时代,天子权威衰落,但五霸们名义上仍然以天子名义征伐,大夫依然尊奉诸侯,大家竞争起来还有起码的规则和底线。

春秋之后,陪臣可以夺诸侯的位,诸侯可以称王,完全没有底线!

古代史学家,基本上沿用经典儒学的视角,从秩序、道德层面,区分两个时代。

现代史学家则以社会发展阶段来区分。

范文澜、郭沫若等史学家,将春秋归入奴隶制社会,将战国归入封建社会,以此区分两个时代。

看来:春秋、战国之间的差异是全方位的。

以至于:无论从儒家道德的角度看,还是以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之间,天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这是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巨变。

因此,尽管历代史家对于具体的分界时间、区分的理由都有争议,但大家都认为:将东周区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代,完全必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