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手术后,许多患者和家属都急于知道是否得了肿瘤?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不是转移了?心急如焚的询问医生:“我的病理报告为什么那么长时间还没出来?别的检查项目上午做下午就有结果,“为什么做个病理检查,需要3-7个工作日那么长时间,不能提前吗?”下面我们来看看病理科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1

第一步:标本固定

门诊及手术室病理标本离体30分钟内固定于密封容器装的10%的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液的体积是标本体积的10倍,固定时间为12-48小时,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离体的组织不会发生腐败和自溶,使细胞的形态得到良好的保存。

固定是病理制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不可逆的,也是无法补救的,组织如果固定不好,后面所有的步骤都会受影响,再优秀的病理医生也难以诊断。

2

第二步:标本取材

第二天经过甲醛充分固定的标本在病理医生和技师的配合下完成取材工作。

甲醛是大家装修中最不愿意听到的字眼,有毒,刺激性强,但在病理科,这是常态,经常熏得病理医生眼泪直流,他们从早上到下午一直站着取材,平均每天的取材量都在500个组织块左右,一天下来,没有丝毫的喘息。

他们将一个巨大的标本用剪刀和切片刀修剪出一个2*2*0.2cm大小的病变区域组织块放入组织盒中。

取材很有讲究,病理医生需要熟悉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肿瘤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所取组织应包括脏器或组织的重要结构、病变或全层,切取组织,刀要锋利,动作要轻,不可来回切割,不能挤压和牵拉组织,以免使组织细胞挤压变形。

3

第三步:脱水

取完材的标本放在全自动组织脱水机中,经过15道程序试剂处理,每道程序1-2小时不等,这样组织中的水份被脱出,石蜡进入组织中,整个过程需要15个小时左右。

4

第四步:包埋

第三天早上,病理技术人员将过夜处理好的标本一个一个细致的按病理号包在石蜡里面。组织冷冻好需将所有包埋盒周边残余的蜡修掉。包埋后的组织不仅方便切片,还可以长期保存。

5

第五步:切片

在病理技术上最吃力的就是切片环节,“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3至4微米之间,有时淋巴结要切成1.5微米的。”技术员需把组织蜡块切成薄如蝉翼的“蜡带”,放入摊片机水中,选取最好的蜡片贴在载玻片上。

一个蜡块需用手均匀摇动转柄25下才能得到一张合格的切片,而切片组每个技师每天的工作量大约在400个蜡块,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每人每天用手摇动转柄10000次。

6

第六步:烤片、染色及封片

切好的片子是“白片”,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需要进行HE染色。为了防止掉片,每张切片在染色之前需要烤片20-30分钟再进行染色,染色一共有24道染色步骤,每张切片的染色过程大概需要45分钟。

为了确保切片质量,技术员会用有毒的二甲苯透明湿封切片。染色完成后技术人员将切片、蜡块及申请单核对无误后交给病理诊断医师进行阅片。

7

第七步:阅片诊断

病理医生拿到切片后会把所有切片先看一遍,我们称之为“筛片”,有些病例需要重切、深切、补取、做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检测等额外检查还需再等待1-2天。

很多时候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翻阅相关专业书籍和资料,医生诊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临床病理诊断被誉为诊断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结果直接关乎肿瘤“良恶”性质的判定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阅片诊断考验着病理医生“十年磨一剑”的功力,病理医师有着下达患者命运“判决书”的“终审法官”的说法。病理医师精确诊断能力源于他们日复一日在堆积如山的病理切片中“摸爬滚打”中所练就。

从一块病变组织到一张“病理切片”,经过几十道工序,从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到切片、烤片、染色、封片,大概要花3天时间。有些病变不典型,需要重切、深切甚至补取材,又要1-2天。部分病例需要做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检测等额外检查,还需再等待1-2天。

为了防止误诊、漏诊,病理医师阅片初诊后,还要由另外一名高级职称医师复验,最后才签发病理诊断报告。这就是为什么“做个病理检查,需要3-7个工作日这么长时间”。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诊断质量。

99%病理诊断精确率的背后既有病理医师在“摸爬滚打”之后练就的“火眼金睛”,也离不开被誉为“病理工匠”的技术员坚守每个技术环节,因此,一份准确的病理报告才姗姗来迟,但是“美酒不怕陈酿,准确才是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