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史中,一共發生了四起毀滅佛法的事件,人們將其稱之爲“三武一宗之厄”,而其中最爲文明理性、最具有影響力的一次滅佛事件,就是由被稱爲“五代十國第一明君”的後周世宗柴榮所制定並推行的。

時代背景

佛教起源於印度,自兩漢時傳入中國起,在國家政策上一直享受着特別的優待,最特別的就是免去了僧人的勞役賦稅,王公貴族也經常向寺院“佈施”些財物、土地。

但即使是這樣優厚的待遇,依然滿足不了人的貪心,爲了更宏偉壯觀的寺院,甚至是紙醉金迷的生活,這些道貌岸然的“假”僧人還是把黑手伸向了普通百姓。

在極度暴漲的貪心驅使下,讓這些“假”僧人渾然忘卻之前“三武滅佛”的慘痛過去,選擇了一條鋌而走險尋求富貴的道路,最後勢必會同國家統治政權間徹底決裂。

後周世宗柴榮,生在五代十國這樣一個極其黑暗的時代,立志“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在即位後短短的五、六年時間裏,看其文治武功就絕對當得起這“第一明君”的稱號。

對內他清吏治、選拔人才,勸農桑、改革賦稅,修邊防、限制佛教,興水利、整頓軍隊,還有完善科舉、復興禮樂等等各個方面。對外他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在這區區數年時間裏便威震華夷。

也正是後世人們對周世宗柴榮“三十年宏圖”的期待,纔會總是有人說:“如果柴榮多活幾年......”這種話,纔會遺憾着嘆息道天妒英才。而柴榮也確實有這種能力和雄偉抱負,纔會讓他在那個黑暗時代裏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文明限佛

佛教制度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種種弊端,終於再一次被統治者感到不能容忍,加上因佛教寺院僧人劇增帶來的銅礦短缺、經濟下降、服役減少,在公元955年,後周世宗柴榮下詔整頓天下佛寺,這是他即位的第二個年頭。

只不過這一次不同於“三武滅佛”那種完全禁絕的政策,後周世宗採取得更像是限制手段,有大概將近一半的寺院僧尼保留了下來,期間沒殺一個人,沒流一滴血,也沒有毀壞佛寺、燒燬經文的現象。

在下達的詔令當中,後周世宗闡述了他爲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他說如今佛教界內存在着各種弊端,私自剃度爲僧的人實在太多,建造的寺院數量也繁多累民,有一些人爲了躲避兵役就出家爲僧,其中更有一些人借佛寺掩人耳目,行奸盜之事。

可以看出後周世宗的目的,就是爲了除去目前佛教界內存在的弊端,這就決定了此次只是“限佛”,而不是暴力地“滅佛”。許多歷史文獻內都記載了事件發生時的情況,全都表現出文明理性的一面。

其中最爲重要的一點,後周世宗沒有杜絕人民的宗教信仰,只是將佛教收來的錢財物歸原主,在一些沒有寺院的城鎮,還賜下匾額建設寺院,滿足人民生活當中精神上的宗教信仰,或者保留原先比較不錯的寺院。

高明措施

在地方上,後周世宗嚴禁人們私下建設寺院,必須在經過朝廷的批准後才能進行建設。這一下就堵住了佛教勢力極度膨脹的源頭,尤其是那些王公貴族們,以前動不動就聽到誰“佈施”了田地,誰造了個佛寺來互相攀比。

在控制寺院數量的同時,僧人的數量也得到了正規的控制,並不是不讓你當和尚。想要出家也可以,不過需要男子十五歲以上,女子十三以上,經過家人的同意,然後再經過一番考試才能成爲僧尼。

這個考試也不是太難,男子能夠背誦一百頁經文、女子能背誦七十頁經文,如此即可通過考試。而且以後想要出家受戒當真正的和尚,也得經過三次相應的考覈,這就確定了僧人必須是具備相應的佛學知識,不然就不配爲僧。

在分辨之前就剃度出家的和尚到底是“真”僧還是“假”僧時,也用到了這一種考覈制度。你可以說你是剃度出家受過戒的僧人,不過咱也不知道,勞煩背幾頁經文證明一下,不然咱就認爲你是假冒的僧人,要帶你還俗娶媳婦了。

現在如今的社會想要出家爲僧也得填表參加考試,真正的僧人出家人不受金錢,一般也不會去街上轉悠。有些人他不知道,就以爲街上穿黃衣四處晃悠的都是真和尚,太多的假和尚敗壞了佛教的名聲。佛是一種修行,本就沒有過錯,錯的是那些借“佛”之名,行奸盜之事的心地不純之人。

參考文獻:

《後周世宗文明限佛析論》張箭

《周世宗毀佛鑄周元通寶》羅詞安

《周世宗禁佛與北宋初期佛教政策的轉變》潘其光

-作者-

百川,願作一介撰史人,筆盡中華五千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