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前方,绿茵丛中,一位戴着眼镜的外籍女子雕像,面容安详,嘴角挂着和煦的微笑,注视着来往的人群。这座雕像的主人就是魏特琳,一位对中国有大恩的美国传教士。南京大屠杀期间,她不顾自身安危,坚持留在中国南京,和一二十位外国友人组织“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收容帮扶南京城中来不及撤退的中国人民。在她深爱的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收容有上万无辜的国人,她对中国人民的恩情,国人永生难忘。

明妮·魏特琳雕塑

魏特琳本名明妮·魏特琳,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科尔小镇。她从小家境并不富裕,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处于社会底层,逐渐养成同情劳苦大众、吃苦耐劳、正直勇敢的优秀品格。上大学后,她的学费都由她自己辛苦打工挣得,懂事的她从不让父母操心。1912年,26岁的魏特琳辗转来到中国安徽,在这里,她见识了旧中国的贫瘠与弱小。由于条件所限,加上古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浅陋观念,普通女子基本没有读书的机会。

明妮·魏特琳

触景生情,面对中国女子多不识字的残酷社会现实,魏特琳下定决心要在异国他乡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于是她创办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学。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便更好地投身教育事业,魏特琳于1917年考入伊利诺州师范大学。从师范大学毕业后,魏特琳再次来到深爱的中国,应聘进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她在校期间,积极推进女校的建设,并鼓励在校师生走出这一隅之地,眼光放长远,关心民间疾苦,造福劳苦大众。

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日益强盛,侵吞中国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在全球局势动荡的大环境下,日寇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寇的铁蹄开始肆无忌惮地践踏中国人的尊严。从清王朝开始,中国虽然积贫积弱,国力日渐衰微,但国人骨子里的傲气与尊严岂能任人侮辱?于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面抗战爆发了。抗战爆发后仅仅5个月的时间,日军就兵临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城下。

南京保卫战国军编制

于是南京保卫战打响了,驻守南京的是从淞沪会战中撤离的国军将士。经淞沪一役,国军士气低落,并且南京没有多大的防御价值,国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部署防御工事。因此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一致建议迅速撤离南京,然而一向好面子的蒋介石不同意,毕竟南京是中华民国首都,如果不战而退,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所以国民党最后决定稍作抵抗,然后撤出南京,最后南京城的结局可想而知了。

侵入南京的日寇

1937年10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持续6周的南京大屠杀,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这6周时间里,南京城内国人的遭遇惨绝人寰,日寇不仅对中国士兵动手,还对无辜的平民百姓举起屠刀。他们像魔鬼一样,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这其中的惨无人道,身处南京城中的魏特琳深有感触,她在日记中写道:“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从12岁的少女到60岁的老妇都被强奸。丈夫被驱离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金陵永生

面对日寇残酷的暴行,魏特琳虽然气愤,但也无力阻止,她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收容无辜的妇女儿童。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魏特琳为了无辜平民的性命,同日寇据理力争,最终救下上万国人。然而在此期间,魏特琳也受到了汪伪政府的无情栽赃,称她是人贩子。在残酷现实与冷酷人心的双重打击下,魏特琳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于1940年5月14日回国治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41年5月14日魏特琳选择自杀,只留下四个字“金陵永生”,直击人心,令人钦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