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介紹的是無錫惠山泉,它歷史悠久從唐代起就有許多事與惠山泉相關,是個非常有故事的地方,被譽爲天下第二泉。它位於無錫市西郊的錫惠公園內,泉因山而得名。

錫惠公園

惠山泉分上池和下池,上池呈八角形,位於二泉亭內,下池爲不規則形,位於二泉亭前。此外,入門還有一個下池,開鑿於宋代,池壁有明代楊理雕刻的龍頭。在下池的上方,是建於宋代的漪瀾堂,在漪瀾堂的影壁上有五個大字“天下第二泉”,是清代王澍所題寫的。而在二泉亭也嵌有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題寫的“天下第二泉”。由於惠山泉水來源於若冰洞,泉水透過岩層裂隙,呈伏流彙集而出,遂成爲泉。因此,泉水質輕而味甘,唐天寶進士黃莆冉評茶品水,稱此泉來自“太空、仙境”,唐元和進士李紳謂此水是“人間靈液,清鑑肌骨,漱開神慮。茶得此水,盡皆芳味。”

清代王澍所題寫“天下第二泉”

據唐代《惠山新泉記》中記載了陸羽和無錫令敬澄二人的故事,從此惠山泉名噪天下。而惠山泉之盛名,始於中唐以後。據唐代張又新的《煎茶水記》載,品泉家劉伯芻,根據其遊歷所至,分別排出宜茶水品七等。其中,將無錫惠山寺石水評定爲”第二“,而與劉伯芻同時代的陸羽,在更大範圍內將天下宜茶水評爲20等,也提出”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第二“。爲此,惠山泉又有陸子泉之稱。

趙孟頫所題寫的“天下第二泉”

惠山泉,被評爲”天下第二泉“後,歷代衆多名人學士不惜勞力和錢財,遠道涉取惠山泉水,這樣惠山泉自然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玉液佳泉。據唐代無名氏的《玉泉子》載,唐武宗時,李德裕爲取得惠山泉水,利用權勢,設立了類似驛站的專門輸水機構”水遞“,將無錫惠山泉水直送三千里外的京城長安。爲此,唐代詩人皮日休作詩諷刺道:“吳關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

歐陽修《集古錄》

宋時,從帝王將相到騷人墨客,也十分推崇惠山泉水,甚至不惜工本,將惠山泉水用舟車載運,送到京城開封,供達官貴人享用。爲防止送水過程中水味變質,當時還摸索出一種用“細沙淋過”,去其雜質,稱之爲“拆洗惠山泉”的保水法,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花了18年時間,編成《集古錄》千卷,寫好序文後,請當時大書法家蔡襄用毛筆書就。歐陽修看後,十分讚賞,稱”字尤精勁,爲世珍藏“,爲酬勞蔡襄,歐陽修特選用惠山泉、龍團茶作潤筆饋贈。蔡襄接到酬禮後,十分高興,認爲是”太清而不俗“。此後,蔡襄又特地選用惠山泉水沏茗與蘇軾鬥茶,這也正說明了惠山泉水之珍。

大詩人蘇軾對惠山泉水也愛之成癖,多次到惠山,寫下了”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膾炙人口的詩句。蘇軾離開無錫後,還在”寄無錫令焦千之求惠山泉“詩中,要焦千之寄惠山泉水給他。後來,蘇軾流放到現在的海南,當地有一座”三山庵“,庵內有一泉,蘇軾品評後,認爲此泉水與無錫惠山泉水不相上下。爲此,蘇軾感慨萬千,說:”水行地下,出沒於數千裏之外,雖河海不能絕也。“

宋徽宗《大觀茶論》

惠山泉水還受到宋徽宗的讚賞。在他著名的《大觀茶論》中,有一篇專論”擇水“,把惠山泉水列爲首品,定爲貢品,由當時的兩淮兩浙路發運使趙霆按月進貢100壇,運至汴梁城。據蔡京的《太清樓特宴記》載,政和十二年(公元1112年)四月八日,在皇宮後苑太清樓內,宋徽宗舉行盛大宮廷宴時,就是用惠山泉水烹新貢佳茗,再用建溪黑釉兔毫盞盛茶,招待羣臣的。更有甚者,南宋高宗趙構被金兵逼得走投無路,倉皇南逃時,路過無錫,還特地去惠山泉品茗,可見惠山泉水在宋皇室中的影響。

元代,詩人高啓,江蘇吳江人氏,客居浙江紹興,平生嗜茶。一次家鄉好友來訪,特地爲他捎去惠山泉水。高啓欣喜之餘,欣然命筆,作《友人越贐以惠泉》詩一首:”汲來曉泠和山雨,飲處春香帶間花。送行一斛還堪贈,往試雲門曰鑄茶。“而無錫當地官吏,見當地日益增多的民衆涉水烹茗,竟在泉外設卡收稅。

明代,愛茶詩人李夢陽,也有與高啓相似的經歷,有他的《謝友送惠山泉》詩爲證:”故人何方來?來自錫山谷。暑行四千裏,致我泉一斛。“

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時,還在惠山泉品茗賦詩,這首詩刻在惠山泉前的景徽堂牆上,一直爲後人唸誦。而到了近代,擇惠山泉水試茗的也是大有人在,他們或步行,或乘車,涉得美泉在手,回家試茶品水,自得其樂。

從今人看來,惠山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頭,避免了環境污染,而泉水透過岩層和砂石過濾,彙集成流,水質自然清澈、晶瑩,由於水流通過山岩,使泉水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礦質營養。惠山泉不僅泉水清澈甘冽,而且周遭環境優美,宋代詩人王禹偁的”唯餘半夜泉中月“,就是這”半夜泉中月“孕育了一支名傳天下的二胡名曲,這就是清光緒年間由無錫雷尊殿小道士,即瞎子阿炳以惠山泉爲素材創作的《二泉映月》。此曲更使惠山泉聞名遐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