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詩和遠方,旅行,就成爲了當代年輕人的標配。

他們遊歷大城市,漸漸目光也不侷限國內,推動着境外遊成爲一大熱門。

01

網上衝浪時,看到一位網友抖機靈道:“真的有人從來沒出過國嗎?我勉勉強強算一位。”

這條帖子,還炸出了不少沒有出國、沒有乘飛機甚至沒有出過省的人。

“只在小時候坐過綠皮小火車,高鐵都沒體驗過。”

“沒坐過飛機,沒出過長三角,而且年紀也不小了。”

“我身邊親戚百分之九十都沒出過國。”

“我二十多歲了,今年十一剛剛坐過飛機,我爸媽四十多了現在也沒坐過飛機,我姥姥姥爺高鐵都沒坐過。”

刷刷朋友圈,有些人滿世界打卡,彷彿根本不需要上班;有些人趁着年假或調休,抓緊時間出去遊玩。尤其是我們身邊的教師朋友們,上班是真的辛苦,寒暑假也是真的瀟灑。

久而久之一到長假就有段子,你壓根不用出門,因爲打開朋友圈就能旅遊全世界。

所有人看起來都不差錢。但我們目力所及,或許不是全貌。

02

飛機、高鐵……這些看起來不算稀奇的出行方式,卻是許多人的知識盲區。

2019年,美國著名旅遊平臺Agoda對出國旅遊這事進行了調查,樣本是多國上千名18歲以上人羣,結果顯示,中國從未境外旅行的人佔比最高,達到了35%。

顯然,35%這個結果與人口因素有關,但也證明了一點:出國旅行不是常態。

哪怕不是出國旅行,只是簡單地搭乘飛機,2018年還有業內人士估測稱,僅有2億中國人坐過飛機。

還曾有人十分優越感嘆,爲啥每次乘飛機都要花大把時間回放安全須知。原因真的很簡單,同一航班上還有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出遠門。

不信你搜索“第一次坐”,短短几個字背後,是無數緊張焦慮茫然的人。

知乎人均“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小紅書遍地名媛,朋友圈也是風光無限。但是在光鮮的背面,還有無數普通人。

03

閨蜜下月底結婚,小e老早就開始看機票,等到滿意價格就立刻預定了。雖然相對來說是便宜價格,但往返也是上千,還不算人情禮金等開銷,也就是說週末兩天花掉半個月薪水。

肉疼歸肉疼,但情分更貴重。我們可以慶幸自己經濟負擔尚可,但也要承認,不能以自己爲中心去適配所有人。

還記得前不久散裝衛生巾新聞嗎?很多女生表示不解,這玩意不衛生,萬一感染了更麻煩。

但其中一條回覆引人深思,“我有難處”。

她們知道不衛生,但生活處處都是壓力,不得不在飲食用度所有方面精打細算。

生活總是艱難的,我們需要看到硬幣的另外一面。

或許沒那麼光鮮、亮眼,卻真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