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通訊員 劉梓汐

10月中旬,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在山西太原落下帷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韓建文代表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在比賽中斬獲一等獎,一展“青年工匠”風采。

作爲目前材料類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全國性大學生賽事,比賽充分考查學生對材料組織的分析能力和金相制樣技能,喜人成績的背後,是桂航通過課程設置、創新創業等手段對培養什麼樣的應用型人才問題的生動答卷。

近年來,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堅持“三個融入”,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航空航天事業輸送“用得上”“能力強”“上手快”的應用型人才。

用得上:融入產業突出“應用”

新學期伊始,桂航青軟大數據學院迎來了首批232名新生,作爲青軟集團在廣西乃至整個華南區域重點打造的產業學院樣板“桂航-青軟大數據學院”,桂航力求把學生們打造成高質量的軟件領域專業人才。

隨着蓬勃發展的新業態按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快進鍵”,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新興產業出現巨大的人才缺口,面向廣西“14+10”現代產業、粵港澳重點支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航空航天產業,桂航佈局建設機械與汽車類、電子信息類、航空航天類等8個應用型本科專業羣,高度契合市場的需求。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航V車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方程式賽車獲得二等獎。受訪者供圖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必須從行業的實際需求出發。”機械工程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鄒愛成說,“我們培養的應用型人才之所以受到企業歡迎,一個是因爲新興行業人才緊缺,第二是學生從一入學就接受有針對性的基礎科學領域的學習。”

目前,桂航建設有廣西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廣西優勢特色專業(羣)建設點7個、廣西新建本科學校轉型發展試點專業2個、廣西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建設項目4個。其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依託專業。飛行器質量與可靠性等3個專業填補廣西航空航天類本科專業空白,測控技術與儀器是國內爲數不多能培養無損檢測人才的專業。

近三年來,桂航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高於92%。許多學生還沒有畢業就被企業提前“預約”。

能力強:融入職業驅動“創新”

“能用課本里的知識動手做出這些小零件真是太奇妙了!”校內工程訓練中心,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王碩和他的同學正進行爲期3周的實訓學習。“這些橢圓模、連接套都是我們自己使用編程代碼,通過數控車牀銑牀製作的。”王碩介紹道。

隨着國家和廣西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落地,智能製造產業對機械類本科人才培養的標準和質量發生了變化。

作爲廣西工科專業比例最高的本科院校之一,桂航全面對接“工程教育認證理念”,根據產業鏈、創新鏈對人才的需求,明確工科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的12條通用標準制定畢業要求,非工科按照“素質、能力、知識”三個方面制定畢業要求。在此基礎上,構建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集中實踐四大課程模塊,釐清每門課程對於畢業要求達成的支撐作用。

在桂航,理工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學分均超過總學分的30%,人文社科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學分均超過總學分的25%。

實踐出真知,依託學校“大學生啓航科創園”,近三年,130餘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順利進駐,獲得知識產權授權138項。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160餘項、省部級獎項900餘項。

上手快:融入企業厚植“土壤”

“對,就是這個接口,拆的時候要穩。”泵與風機的實訓課上,桂航2018級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唐建忠在專業老師指導下拆裝多級離心泵裝置,在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新教學模式中學習認識多級離心泵的零部件,瞭解更多的熱動裝置。這是桂航與國投欽州發電有限公司聯合開展應用型本科的辦學試點。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公司的工程師依託網絡引導學生專業學習、講解技術難題,開展遠程指導,一部分學生將進入校企聯合培養點進行工程實踐訓練,畢業設計與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相結合,真題真做,學到了企業文化與實際工程理念,學用結合,不僅培養了實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學生普遍反映參與此類基於企業工程實際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收穫很大。

桂航以項目爲載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與精雕、海信科龍、玉柴、光隆科技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合作,推動實施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啓發式、參與式、討論式教學。湧現出“順豐班”“理昂新能源班”“火龍果學院”等項目化育人載體,實施了21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行業和企業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和實踐能力。

“如今,用人單位對桂航畢業生的認可度很高,國內很多一線企業都有我們的校友。”今年剛剛入職騰訊公司的畢業生程文濤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