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九月九,丰收望,人获收成享暖阳。

这些日子,正是人们观赏菊花的好时光,也是摄影人拍摄菊花的极佳时段。大家常以松菊犹存、傲然挺立、沁人心脾、赏心悦目等词汇来形容菊花的姿态、风格、性格和迷人之处,无论是形、态、色、味,都具有不可阻挡的招引魅力。

菊花的拍摄有连片的全景,有“三人成行”的中景,有单打独舞的小景,比较而言,单株的“特写”较受青睐。

拍摄菊花,尤其是特写的拍摄,一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 时间的选取

菊花的拍摄,一般宜于选择太阳升起后和落日前的1—2小时,最多不超过3小时,换言之就是避免中午时段的“顶头光”。

顶头光的照射,除了难以体现层次之外,最大的缺点就是使得画面颜色失真,难以还原花卉本身固有的色调和细节,大光比的条件,也使得明暗对比过大,整个画面的曝光难以均衡和掌控。

利用早晚时段拍摄除了光线角度较低之外,还有光线的柔和明亮与温暖的特质;而且,早晚特别是早上的时段,还能拍摄到菊花与雾气的共存或露珠的晶莹。

如果是雨后的天气和带有“人造光”的参与,拍摄时间可以不受此限制。

第二、 焦段的选择

拍摄菊花的焦段,虽然理论上没有限制,但是从创意设计方面来讲,一般宜于选择中焦段和长焦段,并且需要一定级别的“大光圈”,以方便于背景的虚化和小景深的运用,反过来说,就是尽量避免使用短焦距、大广角镜头。

实际使用时,可以尽量使用镜头的远焦端拍摄。比如,24—70的镜头尽量靠近70端,70—200的尽量靠近200端,余类推。

尽管选择了中、长焦段,只要现场条件允许,还是要尽量靠近主体拍摄。这是个“一般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拍摄。

第三、 方向的掌控

拍摄方向上,除了“大场景”,一般尽量使用侧逆光和正逆光拍摄,但至少是侧逆光。

逆光拍摄的特点是能够营造迷人梦幻的气氛,特别是在大光圈小景深的条件下,能够尽可能地刻画菊花的形态和细节,背景的光斑和光点能够制造出似真亦真、似假亦假的意境,更加有利于突出主体。

逆光条件的拍摄,无疑会增加准确曝光的难度,一般都会出现曝光不足的结果。应对这一顽症的杀手锏,就是运用曝光补偿手段,通常都是“正补偿”。

可以根据试拍的不同效果,加大1/3至2—3档的补偿,极端的可能会达到3—4档。具体是多少,只能根据试拍的效果来判断和调整,没有固定的数值。

运用加大曝光补偿拍摄的“副产品”,必定是背景元素的过曝,这一点留在后期处理时,以去除“高光”的手段来解决。

第四、 参数的运用

拍摄参数的运用,只有一般原理。

通常是光圈优先模式,以中、大光圈为主,极限时,可以放大到镜头最大光圈减一档的数值,除非是大场景,一般不使用小光圈。

让感光度设置在“自动”位置,拍摄时注意观察拍摄速度的变化,只要显示的速度不比个人的“安全速度”更慢即可。比如,你的个人“安全速度”在1/50秒,只要显示的实时速度不慢于1/50秒即可;如果慢于这个“安全速度”,则采用加大光圈的办法来保证;实在不行,就必须引进三脚架的手段来保证。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满足了你的创意设计,又保证了你的拍摄处在“安全速度”的保护之内,同时满足了尽量低的感光度曝光,从而得到满意的画质。

第五、 道具的配合

这里的道具,主要是指配合器材的使用,比如上面的提到的三脚架和遥控器,还包括背景板(布)、补光灯、喷雾器,等等。

第六、 人物的介入

人物的介入,主要是制造画面人文感和灵性,但是除了大场景和中景以及“以花托人”的画面外,一般的菊花特写并不需要人物的介入和参与。

第七、 后期的处理

后期的处理是所拍摄的重要一环,说“无后期不摄影”实则有点夸张,但是,十有八九都需要有后期的补充和扩展,以达成主观设计和补救前期的不足。

第八、 画面的组合

这是属于“后期+”的内容,比如剪裁为各种不同的圆形画面、椭圆形画面、扇形画面,以及多种画面的组合和组照,等等。

欢迎关注《拍客张光林》,欢迎你的意见和建议,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