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九月九,豐收望,人獲收成享暖陽。

這些日子,正是人們觀賞菊花的好時光,也是攝影人拍攝菊花的極佳時段。大家常以松菊猶存、傲然挺立、沁人心脾、賞心悅目等詞彙來形容菊花的姿態、風格、性格和迷人之處,無論是形、態、色、味,都具有不可阻擋的招引魅力。

菊花的拍攝有連片的全景,有“三人成行”的中景,有單打獨舞的小景,比較而言,單株的“特寫”較受青睞。

拍攝菊花,尤其是特寫的拍攝,一般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 時間的選取

菊花的拍攝,一般宜於選擇太陽昇起後和落日前的1—2小時,最多不超過3小時,換言之就是避免中午時段的“頂頭光”。

頂頭光的照射,除了難以體現層次之外,最大的缺點就是使得畫面顏色失真,難以還原花卉本身固有的色調和細節,大光比的條件,也使得明暗對比過大,整個畫面的曝光難以均衡和掌控。

利用早晚時段拍攝除了光線角度較低之外,還有光線的柔和明亮與溫暖的特質;而且,早晚特別是早上的時段,還能拍攝到菊花與霧氣的共存或露珠的晶瑩。

如果是雨後的天氣和帶有“人造光”的參與,拍攝時間可以不受此限制。

第二、 焦段的選擇

拍攝菊花的焦段,雖然理論上沒有限制,但是從創意設計方面來講,一般宜於選擇中焦段和長焦段,並且需要一定級別的“大光圈”,以方便於背景的虛化和小景深的運用,反過來說,就是儘量避免使用短焦距、大廣角鏡頭。

實際使用時,可以儘量使用鏡頭的遠焦端拍攝。比如,24—70的鏡頭儘量靠近70端,70—200的儘量靠近200端,餘類推。

儘管選擇了中、長焦段,只要現場條件允許,還是要儘量靠近主體拍攝。這是個“一般規律”,幾乎適用於所有拍攝。

第三、 方向的掌控

拍攝方向上,除了“大場景”,一般儘量使用側逆光和正逆光拍攝,但至少是側逆光。

逆光拍攝的特點是能夠營造迷人夢幻的氣氛,特別是在大光圈小景深的條件下,能夠儘可能地刻畫菊花的形態和細節,背景的光斑和光點能夠製造出似真亦真、似假亦假的意境,更加有利於突出主體。

逆光條件的拍攝,無疑會增加準確曝光的難度,一般都會出現曝光不足的結果。應對這一頑症的殺手鐧,就是運用曝光補償手段,通常都是“正補償”。

可以根據試拍的不同效果,加大1/3至2—3檔的補償,極端的可能會達到3—4檔。具體是多少,只能根據試拍的效果來判斷和調整,沒有固定的數值。

運用加大曝光補償拍攝的“副產品”,必定是背景元素的過曝,這一點留在後期處理時,以去除“高光”的手段來解決。

第四、 參數的運用

拍攝參數的運用,只有一般原理。

通常是光圈優先模式,以中、大光圈爲主,極限時,可以放大到鏡頭最大光圈減一檔的數值,除非是大場景,一般不使用小光圈。

讓感光度設置在“自動”位置,拍攝時注意觀察拍攝速度的變化,只要顯示的速度不比個人的“安全速度”更慢即可。比如,你的個人“安全速度”在1/50秒,只要顯示的實時速度不慢於1/50秒即可;如果慢於這個“安全速度”,則採用加大光圈的辦法來保證;實在不行,就必須引進三腳架的手段來保證。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滿足了你的創意設計,又保證了你的拍攝處在“安全速度”的保護之內,同時滿足了儘量低的感光度曝光,從而得到滿意的畫質。

第五、 道具的配合

這裏的道具,主要是指配合器材的使用,比如上面的提到的三腳架和遙控器,還包括背景板(布)、補光燈、噴霧器,等等。

第六、 人物的介入

人物的介入,主要是製造畫面人文感和靈性,但是除了大場景和中景以及“以花托人”的畫面外,一般的菊花特寫並不需要人物的介入和參與。

第七、 後期的處理

後期的處理是所拍攝的重要一環,說“無後期不攝影”實則有點誇張,但是,十有八九都需要有後期的補充和擴展,以達成主觀設計和補救前期的不足。

第八、 畫面的組合

這是屬於“後期+”的內容,比如剪裁爲各種不同的圓形畫面、橢圓形畫面、扇形畫面,以及多種畫面的組合和組照,等等。

歡迎關注《拍客張光林》,歡迎你的意見和建議,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