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不少外國友人都被“雪花飄飄,北風蕭蕭”洗腦。“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出自費玉清在1983年發行的歌曲《一剪梅》。這首歌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人深陷其中,並在37年後風靡全球呢?

一、中國的“雪花”“飄”到了海外

歌曲《一剪梅》在國外的走紅,還要從快手一位視頻博主開始說起。2020年1月6日,快手視頻博主蛋哥上傳了一段自拍視頻。外形頗具特色的蛋哥,身着亮黃色的羽絨服,在冰天雪地裏忘情地歌唱着《一剪梅》中的經典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此後,有網友把這條視頻搬到YouTube平臺上,並獲得了960萬+的點擊量。

隨後,Trap Remix版的《一剪梅》引發了網友的創作潮流,並在YouTube獲得了超過430萬+點擊量。此外,《一剪梅》還引發了亞裔父母念“雪花飄飄、北風蕭蕭”歌詞的挑戰。

隨着“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病毒式的傳播,《一剪梅》也登上了國外不少國家流行音樂榜前列。它在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Spotify上,高居挪威榜與新西蘭榜榜首,並在瑞典和芬蘭拿到了第二的成績。

國外火爆國內“懵”。國內網友開始迷惑,37歲的老歌《一剪梅》爲什麼會在國外火起來?接下來,我們將用模因理論來解釋《一剪梅》的爆紅原因以及傳播過程。

二、模因論視角下的《一剪梅》

模因理論,是一種基於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解釋文化傳播機制的假說,由演化生物學家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首先提出。道金斯認爲,模因是一個能自我複製和經受自然選擇的文化傳播單元,是文化演進的驅動力,其核心在於模仿。

依據複製和傳播類型,模因可被分爲基因型和表現型兩大類。基因型傳播指的是表達同一信息的模因在保持精髓不變的前提下,以“換湯不換藥”的方式進行擴散傳播,表現型模因指的是形式相同內容各異的模因,而作爲基因型代表的模因“雪花飄飄,北風蕭蕭”,正是以“換湯不換藥”的方式在國外互聯網進行着病毒式傳播。

任何一個信息或事件想要成爲模因,需要經歷同化,記憶,表達,傳播等四個相互聯繫、週而復始的階段,從而構成完整的複製鏈和生命週期。《一剪梅》在複製與傳播程中也經歷了同化、記憶、表達和傳播的四個階段。

三、“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從“弱勢模因”轉化爲“強勢模因”

根據道金斯的理論,模因遵循“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律,強勢模因被廣泛傳播,弱勢模因淘汰出局。同時,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不是一成不變的,強弱模因在其複製和傳播過程中,往往隨着環境的改變、時間的推移和輿論焦點的轉換而互相轉化。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這首歌已經傳唱多年,但並未引起太多關注,只是弱勢模因,但隨着蛋哥上傳《一剪梅》短視頻至快手以來,“雪花飄飄、北風蕭蕭"迅速在國外各類社交、視頻平臺爆紅,成了人盡皆知的強勢模因。

作爲強勢模因的“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具有簡單連貫、獨特新穎、易表達、關注度高等特點,並在傳播過程中保持着高保真度、多產性和長壽性的特性。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符合模因的基本特徵和傳播機制,這是其成爲強勢模因的必備因素。除此之外,新冠疫情、全球化的網絡環境、無厘頭文化和經濟下行等外部因素同樣重要。多重因素觸發,才使得“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在衆多模因中脫穎而出,成爲強勢模因,火遍全球。

結語

模因論是一種解釋文化進化發展規律的新理論,模因是模因論的核心。很多現象,包括無厘頭熱點事件都可以通過模因論進行解釋。無厘頭熱點事件是一種模因,其可以通過長時間持續複製和大量廣泛傳播而成爲強勢模因。《一剪梅》憑藉其獨特新穎、簡單連貫等內容特性,通過多個羣體圈層快速、廣泛和持續的傳播,併成爲強勢模因,在國外互聯網世界引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傳播和熱議。

報告完整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