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星際穿越》放映之時, 狄蘭·托馬斯的詩句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作爲電影臺詞火了一次。托馬斯的詩與探索生命、愛與死亡的電影《星際穿越》主題十分吻合,這部科幻片中,狄蘭·托馬斯所作的詩歌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被多次吟誦。

《星際穿越》電影圖片

事實上,這首詩從流浪在太空的人類嘴中讀出來,確實提升影片的維度與震撼力,字字都會擊中觀衆的心臟。如今,這首詩在英國屬於中小學生皆要求全文背誦的詩。狄蘭·托馬斯的詩歌過了這麼久,還依然被人們傳誦,“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這句詩歌現在依然被引用,甚至被引用於當代的電影當中,其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

作者生平

狄蘭·托馬斯,人稱“瘋狂的狄蘭”,英國作家、詩人,代表作《死亡與出場》《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當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見》等。狄蘭·托馬斯生於英國威爾士一個很有教養的中產階級的家庭,而他本人天生就是一個頑童,而後又成爲酒鬼、煙鬼。他很早就預感他活不長,自稱要創造一個“緊迫的狄蘭”,一個有着自我毀滅激情的詩人。他從本質上講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十九歲時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立即引起了詩界的注意,接着他移居倫敦,兩年後又以第二本詩集贏得了許多著名詩人的讚揚, 1946年出版的《死亡與出場》更爲不同凡響。這時他不僅輕而易舉地走進了英國當代大詩人的行列,而且催生了摹仿他的“新啓示”詩派(又稱爲“天啓派”)。

瘋狂的狄蘭

托馬斯的詩作大體屬於超現實主義流派,其詩中所蘊含的內容較具有夢幻色彩,通過對於意象的描繪所創造出來的詩境往往引人入勝。另外,托馬斯很注重押韻,其詩以善於朗誦聞名。除了寫詩,托馬斯也寫過一些短篇小說發表在詩文集《愛的地圖》中,並寫了幾個電影劇本,如《三個怪姐妹》等。

1951年,狄蘭·托馬斯在爲回應威爾士一大學生的訪談而寫的一篇《詩藝筆記》裏談道:“我寫詩最早的起因源於對詞語的偏愛。我記得最早的一首詩是童謠,在能閱讀這些童謠之前,我喜歡的只是童謠的詞語。至於詞語代表什麼、象徵什麼或意味着什麼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第一次聽到詞語的聲音,從遙遠的、不甚瞭解卻生活在我的世界裏的大人嘴脣上發出的聲音。詞語,對我而言,彷彿就像鐘聲的音符、樂器的聲響、風聲、雨聲、海浪聲、送奶車發出的嘎嘎聲、鵝卵石上傳來的馬蹄聲、枝條敲打窗欞聲,或許就像天生的聾子奇蹟般地找到了聽覺。我不關心詞語說些什麼,也不關心詞語對傑克與吉爾意味着什麼。我關心詞語命名或描述行動時在我的耳朵裏構成的聲音形態;我關心詞語投射到我雙眼時的音色。”

1953年 11月 9日,托馬斯本人因連喝了 18杯威士忌而暴斃,年僅三十九歲。

詩歌原文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宵,

老年在日暮之時應當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亡。

明智的人臨終時雖然懂得黑暗有理,

因爲他們的話語已迸發不出閃電,但也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宵。

善良的人翻騰最後一浪,高呼着輝煌,

他們脆弱的善行曾在綠色的海灣裏跳蕩,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亡。

狂暴的人抓住並歌唱過飛翔的太陽,

雖然爲時太晚,卻也明瞭使它在途中悲傷,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宵。

嚴肅的人,臨近死亡,透過炫目的嘆息看見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樣歡欣地閃耀,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亡。

而您,我的父親,在那悲哀之巔.

詛咒我,祝福我吧,此刻以您的熱淚;我求您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宵。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亡。

(海岸 譯)

這首詩創作於1951 年,是作者寫給他父親的,該詩歌表達了詩人對於死神將可愛的人們帶離這個世界的憤怒,即“怒斥光明的消逝”。當時,狄蘭的父親已步入耄耋之年,詩人不希望自己的父親離世,以這首詩鼓勵父親與每況愈下的視力以及健康狀況鬥爭,不要逆來順受。他知道生命的可貴,但更追求人生的精彩,作者因飲酒過度而英年早逝足以體現這一點。這是首格律嚴謹的十九行詩,朗讀起來頗有復沓之美,注重音樂性正是托馬斯詩歌的特徵之一,中國當代詩人多多就曾在訪談中說過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接觸到狄蘭·托馬斯的“詞組節奏”時的震撼。

狄蘭被認爲是繼奧登以後英國的又一位重要詩人,他的詩歌圍繞生、欲、死三大主題展開,詩風粗獷而熱烈,音韻充滿活力而不失嚴謹,詩中的意象密集,相互撞擊、相互制約,表現自然的生長力和人性的律動。狄蘭·托馬斯的詩作裏自然無可避免地爆發了一場又一場奇崛而迷人的花火。在那一個個看似破碎實則自成一體的神祕世界裏,死亡充滿了神祕而瑰麗的張力,更富有一種無可言喻的生命力。狄蘭·托馬斯的詩歌掀開了英美詩歌史上的新的篇章。他不避諱、不畏懼死亡,所謂向死而生者,不外如是。也正是瘋狂的追求,狄蘭·托馬斯纔能有這麼不同尋常的造詣。這也真正體現了他是一位“ 不瘋魔不成活”的詩人。

(撰稿人:馮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