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名创优品正式把淘宝特价版当成了对手。

尽管双方之间其实是一场不对称战争。

但名创优品的日子,却依然会变得难过……

狼来了!!!

10月27日,名创优品在广州召开了一场以“美好生活,平价质造”为主题的品质战略发布会。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叶国富一开场便坦露了自己近期的两大担忧:一是不久前爆发的名创优品指甲油致癌物超标事件;第二个,则是来势汹汹的阿里“1元店”。

前者是近忧,而对于叶国富来说,来自阿里的1元店,也不再是远虑。

10月15日,名创优品在纽交所敲钟上市,但叶国富并不轻松。

在媒体报道中,叶国富一方面认可,阿里1元店与名创优品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低价格产品这件事上是相同的,但他也表示两者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

“我们跟这些电商平台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即用户直连制造)商业模式不一样。名创是自有品牌,C2M是给予赋能的一个平台,或者C2M叫没有品牌。那么,不同点在于,我们长期专注于消费者、洞察需求,而他们(是基于)消费者需求嫁接的高敏捷、高效的供应链。“叶国富说。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商业模式并不重要,高品质低价格才是体验的全部。

所指向的友商,其实是淘宝特价版。

日前,淘宝特价版发布了线下“1元店”计划。

拼完拼多多,再转战线下

“1元店”的货品来自120万产业带商家,相当一部分商品以1元的价格出售,淘宝方面给出的计划为3年内拓展1000家“1元店”。而线下“1元店”是淘宝特价版“厂货橱窗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1元店,淘宝也在近期推出了“1元更香节”,多达1亿件商品以1元包邮的工厂价直销。

这样高规格进军线下的策略,使得整个淘宝特价版的对阵对象,从过去走五环外电商的线上十元店拼多多,一下子又添上了线下走精品十元店的名创优品。

2018年3月上线的淘宝特价版,一开始的对手就是拼多多。

以“9.9元包邮”的低价商品占领下沉市场,成为了特价版初期的策略,但打法凌乱、战果不佳。

但在今年,淘宝特价版打出了翻身仗。

618大促期间,淘宝特价版就曾在特定专区试水1元包邮活动。阿里数据显示,仅6月15日一天,淘宝特价版的新注册用户就超过了100万。此外,618期间,淘宝特价版上C2M商品订单量也同比增长超过5倍。

再战成功后,淘宝特价版也在扩大战果,进军线下,走一元店路线,成为了它的新谋划。

叶国富的担心不可避免,但双方的对阵却可能是一场不对称战争。

不对称的线下攻防战

不对称并非双方的战力不对称,而是双方的主攻方向并不对称。

在媒体和书乐的交流中,贫道反复叙述了一个观点,即双方的主战场其实不太重叠。

双方的进击点还是一样,即让高品质的东西便宜卖了,通过社区级的店铺,直接和用户对上话。

但阿里的降维则切入点依然不同,较之名创优品有选择的在部分品类上进行品牌升维、价格降维,形成十元也有精品的自营风格。

阿里的降维则会是基于产业带商家,形成更多特色日用杂货的覆盖。

在此基础上,一元店的走向也可以明确,即更多日用杂货,甚至各色五金。

区别于名创优品在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上的深耕,阿里的一元店,应该也必须更加偏重于生活日常的高消耗品,从而加速流动。

这种降维,不在于形成所谓的统一的品牌,而是形成购买日杂去一元店的消费习惯。而其所要碾压的,既非越来越IP化的名创优品,也不是在五环外谋生的拼多多,而是正在从街头逐步消失的日杂店和正在大卖场里存在、质量不稳定的日用百货。

换句话说,名创优品切入的其实是用户的痒点,其商品并非用户必须,而价格则让用户有所期待,从而其本身作为日用百货的一种附属(耳机、音箱、香薰等),就大卖了。

阿里的一元店则想要用产业链的力量,切入用户的痛点,其商品就是“耗材”,用户日常要用,线下却来越不容易买到,同时网购量小不划算的日杂五金,最终让阿里一直想切入而不得的线下市场,被撬开一个豁口。

相关文章